原標題:超級大多頭來了!市場老兵:未來十年黃金將大幅上漲 多頭將劍指5000乃至1萬美元 來源:和訊網
超級大多頭來了!市場老兵:未來十年
黃金
將大幅上漲 多頭將劍指5000乃至1萬美元
24K99(北美)訊 分析師和基金經理表示,各國央行官員可能會繼續印鈔,而金礦的開采量將在勘探活動減少后下降。
因此,他們預計黃金價格將在未來10年大幅上漲。Kitco News就黃金的長期前景采訪了三位市場資深人士:美國全球投資者公司(U.S. Global Investors)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投資長Frank Holmes、CPM集團研究主任Rohit Savant、以及獨立分析師、Morgan Report的出版人David Morgan。三位專家都預計黃金將創下新的歷史高點,其中有兩位認為黃金價格將在未來10年達到5000美元/盎司大關。以下是采訪的概要。
Holmes:金價可能漲至1萬美元
Holmes暗示,“空前的印鈔”將繼續。這指的是央行采取的超寬松貨幣政策,以使經濟充斥大量貨幣。
財政刺激更難實施,因為它必須通過政府的不同層次和部門。
“央行印鈔要容易得多,”Holmes稱。“只要這一情形發生,且不進行檢查和控制,那么價格就可能漲到1萬美元。”
Holmes把G20集團形容成一個類似歐佩克的“卡特爾”。自歐元問世以來,主要貨幣數量減少,取代了大多數歐洲貨幣,情況尤其如此。
在這種背景下,“突然之間,過度印鈔變得容易多了,”Holmes說道。除了低短期利率,還有幾輪量化寬松,即央行購買債券以壓低長期利率。他說:“這對黃金來說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背景,因為印1萬億美元的美元回購債券比生產1萬億美元的金塊要容易得多。生產黃金需要很長時間……所以它將保留這個價值。”與此同時,Holmes指出,未來10年,金礦的黃金供應可能會下降。尋找新供應的新技術有限,企業在勘探上的支出也有限。此外,他還提到了開礦帶來的“巨大”環境成本,以及開礦遠至地下的“巨大風險”。
“所有這些都預示著供應會更加緊張,”Holmes說道。
Savant:黃金年平均價格將創歷史新高
咨詢公司CPM Group的研究主管Savant指出,隨著金礦產量下降,而央行和投資者的需求依然強勁,CPM Group預計未來10年黃金將表現良好。
“我們認為黃金價格可能在未來10年觸及年平均水準的紀錄新高,”Savant稱。
事實上,他說道,在某一時刻,年平均價格可能會超過2000美元,這將使其高于近1921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
他表示:“我們認為,未來兩三年,稀土供應將徘徊在歷史高位附近、除此之外,我們預計未來10年的礦產供應將會下降。”
Savant稱,主要的影響將是在黃金價格在2012年左右大幅下跌后,勘探和開發方面的資本支出不足。這意味著更少的新項目和新礦。
與此同時,近年來各國央行一直被視為買家。各國央行在2018年增加了656噸黃金儲備,為196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的前10個月,他們已經累積了562噸黃金。
“我們認為,他們將繼續購買黃金,作為一種從美元轉而多樣化的途徑,”他說道。
與此同時,Savant補充道,盡管近幾周貿易緊張局勢有所緩和,但希望擺脫全球化的國家仍有可能延續這一趨勢,從而推高金價。
“此外,你可能會看到投資者將黃金作為分散投資的工具,尤其是在目前的資產價格水平上。讓你的投資組合(用黃金)進行對沖是有道理的。”
Morgan:必須解決債務負擔問題
獨立分析師Morgan列出了他預計將推動金價大幅上漲的三個主要因素:經濟、股市和美元。這位分析師預計,未來10年金價可能達到5000美元,特別是在美元失去購買力的情況下。
“經濟表現不如主流金融媒體告訴我們的那樣好,”Morgan說道。他還補充說,“我認為我們將在新十年的頭幾年看到這種趨勢的延續。”
因此,他預計未來貨幣估值將出現某種“重置”,并可能進行債務減免或重組。他提到了政府債務的激增,以及消費者和學生債務的急劇增加,大多數美國人都過度舉債。
“這種債務負擔已正式或非正式地席卷全球,”Morgan稱。
如果政治領導人“不采取適當行動,放任事態發展”,美元將繼續失去購買力。Morgan解釋說,這將是市場自己解決問題的一個例子,人們對美元失去了太多的信心,以至于在他們的貨幣失去購買力之前,他們就開始在硬通貨上大量消費。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情況就是如此。
“這是個大問題。一旦它在公眾的意識中扎根,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銀行能夠阻止它,”Morgan說道。
摩根還提到了央行購買黃金的例子,一些國家已經在退出美元,賣出美國國債,轉而買入黃金。“我相信這種趨勢將繼續下去。”
與此同時,這位分析師認為股市“幾乎以每一種標準衡量都被高估了。當股市下跌時,黃金往往會受益。”
摩根指出,美聯儲一直在通過回購操作向經濟注入資金,這表明銀行體系存在流動性問題。他解釋說,銀行“不再相互信任”,就像2008年大衰退之前發生的那樣。
“如果銀行彼此不信任,那么整個系統就會凍結,”Morgan說。他隨后補充說,“實際上,這相當可怕。”
(責任編輯:趙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