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學生家住不通車的大山深處,老師還會用背簍步行給學生送書
新京報訊(記者 李傲)“為了讓學生都能早些拿到課本學習,我們累點也是值得的。”近日,湖南省石門縣壺瓶山鎮中心學校的7名老師用了大約一周的時間把全校500多名學生的課本送到家中。由于道路有不通車的地方,老師們采用背著背簍走路的方式送達,最多一天走了將近20里路。
老師們行走在大山里,給學生送新教材。受訪者供圖新書下發 7名老師決定給學生送到家
由于受疫情的影響,目前不少學校都選擇了“線上教學”的模式,湖南省石門縣壺瓶山鎮中心學校也不例外。據校長鄭家武介紹,這所學校有3至6年級,共576人,2月份網上“開學”,用電子版教材學習。在3月4日,石門縣教育局將新學期教材送到學校后,老師們為了讓學生能夠第一時間拿到教材,學校決定除了部分學生在外省采用郵寄,立即組織大家送教材上門。
中心學校行政老師張煒亞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如此著急讓學生拿到教材是因為有的學生家里沒有網,沒法在網上學習,“他們大多為留守兒童,家里只有老人,老人的手機一般也不是智能機,所以他們很難上網課。為了能讓這樣的學生不耽誤功課,作為老師,我們想在拿到教材的第一時間給他們送去,讓孩子們能拿著課本自我學習?!睆垷榿嗊€稱,對于電子版教材,老師們其實并不想讓學生長時間使用,“我們學校都是小學生,長時間看電腦對眼睛也不好?!?/p>
張煒亞本身就住在壺瓶山鎮,近段時間也回到學校值班,而與她一樣住在鎮上的還有其余6名老師。在拿到縣教育局發下的課本后,老師們被召集了起來,分為了3組,從3月5日開始,穿梭于大山深處,為全鎮21個村的500多名學生發送課本。
道路不通 老師背著書本徒步行走20里路
壺瓶山鎮的村落多處在高海拔的山區,雖然鄉村道路在近幾年大為改善,但是很多學生家還是在深山里,很難通車。因此,每位老師還會背著一個背簍,將書本放在里面,步行給學生送書。
有的路不通,只能步行。受訪者供圖張煒亞表示,他們基本上每天早上6點出發,晚上7點回到學校。讓她沒想到的是,她跟另一位老師第二天送書時就遇到了麻煩?!坝捎谇皫兹障掠?,我們在江平村大京竹的公路上遇到了塌方,車子就走不動了,我跟肖曉老師只能把車停在路旁,開始徒步前行?!睆垷榿喎Q,還好不少家長知道此事后,也順著公路去接他們,“那天基本上走了快20里路,也謝謝一些家長騎著摩托車一路迎我們,要不還不知道幾點才能送完呢?!?/p>
而距離學校最遠的學生家是50公里開外的東山峰,沿路上還有50多個學生家,進到山里,也是不能在開車通行的。為了在背簍里多放幾套課本,張煒亞和肖曉也顧不上重量了,背起背簍就出發了,“多少斤沒有細算,但真的很沉,一套教材就有14、15本書,包括語文、數學、科學、音樂等等,還有一些練習冊,我們能放幾套教材就放幾套,能背多少就背多少?!?/p> 老師們用背簍送教材。受訪者供圖
不覺辛苦 全校除一名學生都拿到教材
不少家長看到老師的辛苦,紛紛留他們在家里休息并吃個便飯,但都被張煒亞謝絕了,“家長都很熱情,但我跟肖老師還有很多教材沒送完。吃個飯可能需要1個小時,但這個時間可能夠我們再去到幾個學生家的。”而這段時間,老師們的午飯就是幾塊面包,最多吃上一碗泡面。
就這樣,他們每天都不停歇給學生送教材。在3月12日那天,除了一名被滯留在湖北的學生外,最后一名學生也拿到了課本,至此,全校575名學生都用上了新教材。據估算,7名老師這幾天累計行程1000多公里。
老師把滿滿一背簍的教材依次送給學生。受訪者供圖對于家里無法網絡學習的學生,張煒亞表示,學生開始了自學階段,他們會每天跟家長通話,布置學習內容,也讓他們不落下功課。
對于給學生送書本,張煒亞表示這只是份內事,并反問道:“這不就是我們應該做的嗎?”張煒亞稱這幾天雖然會疲憊,但聽到學生說一句“謝謝老師”,一切都值得了。
新京報記者 李傲
編輯 張樹婧 校對?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