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股三度熔斷 美聯儲“大招”為何不能提振市場? 來源:新京報
在周日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至接近零利率水平后,周一美股開盤市場并未得到提振,標普500指數開盤跌超7%,觸發本月第三次熔斷。恢復交易后,道指跌幅一度擴大至12%,創1987年以來最大跌幅,標普500、納指雙雙跌超11%。
截至北京時間10:40左右,美股三大指數跌幅有所收窄,但仍跌超7%。
美聯儲“猛藥”給市場帶來恐慌
美聯儲在半個月內緊急降息兩次,共降150個基點;同時啟動7000億美元的大規模QE,降低銀行貼現窗口利率,將數千家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降至零。一系列措施可稱史上最大手筆救市措施,為何仍未能提振美股?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正因為美聯儲一攬子措施太“生猛”,給市場帶來極度恐慌。上周五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美股尾盤飆升,如果在這之后美聯儲的未宣布降息措施,本周一美股的走勢應該是平穩的。而周末美聯儲宣布降息100個基點,為史上最大單日降息幅度,并且將降息和量化寬松兩大手段同時動用,造成了國際市場的恐慌和害怕。
“因為它這個政策組合給國際投資者一個非常不祥的市場預期,如果美聯儲沒有這樣一個政策出臺,大家還不太警覺,這個政策出來之后,大家就認為問題非常嚴重。金融危機或者經濟危機,可能要來臨了。”董登新表示。這也是預期改變市場風向標的體現,前期在股指期貨上就已經表現出來了。
昆侖健康資管首席宏觀研究員張瑋表示,海外疫情的集中爆發是目前最主要的矛盾,在疫情防控方面,財政扶持是無可厚非的。美國方面沒有看到財政承諾免費醫療,卻讓貨幣政策出手,實屬本末倒置。貨幣政策不僅承擔了不該承擔的角色,而且還莫名其妙打了張“王牌”,這就對市場造成了第二次打擊:第一次是對財政政策的失望;第二次是貨幣政策本末倒置,不該出手的時候出手,還提前打了“王牌”,留給后續的政策工具恐捉襟見肘。
不過,美股此輪跌勢如此猛烈,也有其深層原因。董登新表示,美國經濟或者美國金融有非常強的周期性。過去40年間,美國經濟和金融基本上每十年為一個周期,也就是說每十年會發生一次危機,會帶給美國經濟金融巨大的沖擊,同時會波及到世界。董登新認為,這一次可能也到了這樣一個時間節點,美國的十年一周期又輪回了。道指從20多個交易日前接近30000點的高點,跌至目前接近20000點,已接近跌去1萬點,接下來美股可能就會進入熊市的反復和波動中。到熊市的谷底,道指可能跌破15000點,按照華爾街的標準計算,美股探底大概需要21個月,董登新認為可能用時在兩年左右。
A股是否受影響?有一定抗跌性和韌性
在本輪全球股市下跌潮中,A股相對跌幅較小。本周一收盤,上證指數收盤跌3.4%報2789.25點;深證成指跌5.3%報10253.28點;創業板指跌5.9%報1910.77點。
董登新表示,由于中國經濟和美國經濟的周期不一樣,中國股市的運行周期和美國股市運行周期也是不一樣的。在本輪全球股市下跌的20多個交易日中,A股是相對世界其他股市跌幅較小,這反映了A股的抗跌性和韌性。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美國的暴跌將是A股的機會,A股將會成為國際資本的避風港灣。
董登新認為,在中國股市的示范效應和穩定作用下,亞洲市場相對來講跌幅也比歐美市場要小得多,尤其是香港市場。中國市場的影響力在不斷提高,總體來看A股的抗跌和走穩,對亞洲市場是一個極大的信心支持。
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記者表示,美股暴跌,全球市場聯動,A股受到情緒影響,也難以獨善其身。不過總體來說,當前A股在全球范圍具備估值優勢,又是此次率先走出疫情的國家,市場總體影響有限。此次事件之后,預計全球新一輪的刺激會陸續展開,而國內已經率先開啟了近50萬億的投資計劃,這是未來最有力的支撐和驅動,A股的未來,還是充滿期望的。
新京報記者 顧志娟 編輯 岳彩周 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