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在猛龍效力的每場主場比賽前,我都會和那時還只是小屁孩兒的斯蒂芬-庫里一對一斗牛。他總是坐在場邊,一邊拍著球,一邊問我準備好了沒?這真是令人印象深刻啊。”去年休賽期,卡特曾接受《體育畫報》的專訪,回憶起和小庫里的故事。
那應該是00年左右的事情了,庫里的爸爸戴爾-庫里在多倫多和卡特做了三年的隊友,那時的庫里,也只有12、3歲而已。
就在前幾天,庫里剛剛度過了自己的32歲生日,而文斯-卡特,在差不多的時候,才終于似乎打完了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后一場比賽。
卡特還在想象著自己最后15場比賽的旅程,但臨時的變動,讓所有人都猝不及防,而老鷹隊所能做的,就是在這應該會是卡特的最后一場比賽中,在最后時刻于比賽結果沒有影響的時刻,讓卡特重新回到賽場,站在了這個球館最后19.5秒的聚光燈中心。
這最后的19.5秒,當43歲的卡特緩緩上場時,命中那個可能是生涯最后一記三分,亞特蘭大菲利普斯球館的喧囂聲,讓球迷的回憶似乎一下子回溯到了20余年前,回到了遠在北境多倫多的天穹體育館,回到了那時還青澀稚嫩的卡特身上。
1米98的身高,勁爆的身體素質,出身北卡,無論怎么看,當年初進聯盟的卡特,都和喬丹有著太多的相像了。
在那個停擺賽季,在人們因為邁克爾-喬丹的離開而對NBA失去了大部分熱愛的時刻,文斯-卡特帶著他的扣籃來到多倫多,進而給了整個世界一個巨大的驚喜。
扣籃原本就是籃球運動中最令人激動人心的技術,但在卡特來到NBA之前,人們對于比賽中的扣籃,還沒有那么多印象深刻的畫面,扣籃大賽就是大部分頂級扣將的秀場了。人們沒有想到,任何一場比賽的任何一次突破,都會是這個擁有著恐怖身體控制力的文斯-卡特的個人Showtime。
卡特曾在17年底接受采訪時評價過自己的一個扣籃,他提到了Instinct(本性、天性)一詞,卡特說,起跳之前他原本沒有想好怎么把球放進籃筐,他是在起跳之后看到對手的位置之后,讓自己的扣籃天性替自己做出了決定。于是,這個空中隔人風車暴扣,技驚四座,燃爆全場。
GIF-卡特的扣籃天性完成的扣籃佳作
是的,這樣一個動作,幾乎都是扣籃大賽的標準,但卡特竟然可以輕松到飛到空中再臨時補作業,隨后交出這樣一份滿分答卷,這種創造力,這種膽識,還有這種自信,實在不得不讓人沉醉。
二年級的全明星票王,載入史冊的千禧年扣籃大賽,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死亡之扣,僅僅是卡特前幾年狂攬的恐怖人氣,大概就是大部分明星球員一輩子都不能達到的。那時的他,4屆全明星票王的卡特,處在整個NBA的聚光燈中心,光彩照人。
可人氣并沒有讓他的球隊變得更強,猛龍隊的戰績甚至是一年不如一年的,于是乎,卡特最終選擇了離開,在“1換5”的交易中到了籃網,來到了基德身邊,他想要季后賽的突破,盡管這樣的后果,是被無數的猛龍球迷斥責為叛徒。
卡特仍然有在多倫多漫天噓聲中加時背扣絕殺的驚艷,但傷病也讓他的沖擊力有所減弱,雖然扣籃對他而言仍然舉重若輕,但那支連續兩年總決賽的籃網,也沒能在基德卡特理查德森的三駕馬車駕馭下再次騰飛。
卡特后來的道路似乎變得悲情了起來,他仍然能夠有所貢獻,但是從籃網來到09年沖入總決賽的魔術,卻在10年遺憾止步東決,短暫的菲尼克斯之旅,卡特甚至更換了號碼,但似乎沒能讓自己重獲新生;11年那支堅韌的小牛隊豪奪冠軍,可卡特加盟之后,達拉斯球隊的陣容老化已經相當嚴重,他們并不能夠再帶領卡特圓一下那個似乎遙不可及的冠軍夢;灰熊的黑白雙熊曾經是西部難啃的骨頭,但卡特也不再是昔日的那個卡特了,從加盟灰熊開始,卡特職業生涯的競技狀態,也已經有了明顯的下降。
這段時光,卡特那顆追逐冠軍的心,似乎也冷了下來,彼時已然40歲的他,也很難在聯盟中找到同齡的老家伙了。
卡特并不是沒有去追逐冠軍的機會,哪怕是在他狀態下滑得厲害的生涯末期。
17年休賽期,自由市場上一度傳過卡特和勇士隊的流言,在那個時段大部分人也都認為,去到勇士隊,不出意外,大概率會有一枚戒指入手,但卡特最終選擇加入了國王,之后的休賽期,卡特又去到了老鷹,一待又是兩年,待成了NBA歷史上效力時間最長的球員。
“曾有記者問我為何不去加盟騎士或者勇士這樣具有奪冠實力的球隊?并非我不想奪冠,我不是這個時代的球員,這是我的第21年的NBA生涯了,我對現在的奪冠方式沒有意見,但是我并不能成為這樣的球員。雖然我們那個年代我錯過了太多,但是已經過去了,雖然我仍然沒有總冠軍,但是我已經很知足了?!?/p>
他去到了老鷹,幫助科林斯成為聯盟最棒的大個投手之一,教會雷迪什改善了自己的腳步,幫助特雷-楊如何面對媒體,告訴他一個超級巨星所需要面對的一切……
看,卡特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沒有了聚光燈?生涯22賽季無冠?對于已經過了“不惑之年”的43歲卡特而言,他更愿意讓自己快樂一點。
以卡特當年的人氣,或許如果他自己造勢,球迷們給面子,卡特也能像科比、韋德一樣,有那么一個像模像樣的退役巡回,但這并不是他本人所喜。
“每當我在一個晚上與不同的年輕人完成對抗后,他們都會說‘老哥們,我不知道你怎么做到的,但你看起來還能打上好幾年!’說真的,這些話讓我感覺自己像贏得總冠軍一樣舒暢。當然也有些人不那么看,他們認為我就是個坐在板凳末端看球的家伙。我不在乎,只要能在球場上就足夠了,我已經走過了一段稱得上偉大的旅程?!?/p>
卡特明白,真正能夠給自己帶來內心愉悅的東西是什么,他熱愛籃球,球場上發生的一切,只要他能夠參與其中,不管是20歲,還是40歲,他都享受其中。
球迷的熱愛和尊重他自然倍感榮幸,但他留在這里,不僅僅只是想當個吉祥物,被人取笑著他的年齡。他想極盡所能繼續如20年前一樣展現他的所有,他毫無保留,拖起自己42歲的身子空中360°,高難度拉桿上籃,命中一個個精準的三分,他在享受著自己最愛的籃球,仍然能夠對球隊有貢獻,有些時候的扣籃仍然能夠讓滿場球迷驚呼,對他而言,就足夠了。
3月12日,老鷹輸給尼克斯那場可能是卡特生涯最后一場比賽的賽后,雖然這種戛然而止的離開方式讓他感到有些奇怪,但想到真的要離開,卡特仍然會情緒翻涌。
“Game s been good……”
誰也不知道那個時刻,在他眼泛淚光哽咽的時刻,他的腦海中有沒有閃回過去20余年職業生涯的點點滴滴,但他仍然迅速調整了自己的情緒,“信不信由你,籃球比賽真的很棒很美妙”。
只有真正的熱愛,才會促使文斯-卡特說出這樣的告白詞,也只有真正的熱愛,才能讓一個42歲的絕對高齡職業運動員,依然舍不得離開他最愛的賽場。
Half man,half amazing,半人半神的卡特似乎要重回凡身,但他的整個生涯,都在踐行著NBA那句經典的宣傳標語,“I love this game”,又不知何年何月,會再出現一個飛天遁地的小伙子,能讓我們想起卡特昔日“UFO”的巔峰光影……
又或許,我們也不必那么遺憾和悲傷,因為如此熱愛籃球的卡特,怎么會舍得徹底離開籃球,或許過上不久,我們就會在場邊的解說席上,看到西裝革履的卡特,見證他陪伴著籃球,開啟新的人生。
(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