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3月16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清甜嫩滑的蒲瓜春季上市
作者 李曉春 郭軍
葫蘆笙,在中國古代已是極具特色的樂器之一,多數由老熟曬干后的葫蘆瓜精制而成,如今部分現代農業種植園里的葫蘆科植物數不勝數,掛在藤蔓上的瓜形各異,一瓜亦能成景。在廣東臺山,當地出產的葫蘆瓜被稱為蒲瓜或雪瓢瓜,多數作為新鮮食材流通于菜市場,有“當造蒲瓜,清甜嫩滑”的講法。
記者近日在廣東臺山采訪時,見到端芬鎮塘頭村一種植戶正在田里忙著采摘蒲瓜。“這片瓜田都是我家的,蒲瓜有喜濕潤、不耐澇的生長習性,與搭架子種植相比,起寬壟、壟面鋪稻草種植更節約成本。若天氣暖和,一般小瓜開花后十天左右就可采摘。蒲瓜長至接近1公斤且皮帶絨毛時采摘的品相最佳,整個摘瓜期約兩個月,畝產大概有四五千斤。今天裝滿這兩筐大概80公斤,目前收購價每公斤3元左右。”種植戶告訴記者,該村一直有種植蒲瓜的傳統,村民們每年晚造曬谷時開始育苗,移植后待長出首批小瓜就需加強田間管理,要適時掐蔓和疏瓜。
蝦米煮蒲瓜 李曉春 攝新鮮采摘的蒲瓜當天就被運往沖蔞或臺城的蔬菜批發市場。每天凌晨一兩點起,臺山當地新鮮采收的各類蔬菜,經批發市場外銷至珠三角其他城市,或分銷到臺城和各鄉鎮的菜市場。
“臺山菜市場上蒲瓜一般細分為三種,有一種是葫蘆形的,有一種近似葫蘆形但上身細長沒有明顯束腰的,這兩種多數被臺山人稱為雪瓢瓜,有青皮、花皮、白皮之分,因口感爽滑、瓜肉清甜而深受市民青睞。還有一種長條粗型的,口感相似,因削皮容易、切塊整齊而倍受茶樓飯館歡迎。”據臺城蔬菜批發市場一檔主透露,目前零售價雪瓢瓜每公斤6元左右,長條蒲瓜每公斤4元左右。
據臺山人李金鳳介紹,當地烹飪蒲瓜較為簡單,僅需將鮮嫩的蒲瓜削皮、切成薄塊,用油將切好的姜絲和拍扁的蒜粒爆香后,倒入蒲瓜翻炒至熟,加少許食鹽調味即可。若想口感上爽滑些,可在翻炒過程中加一點點水,也可加入蝦米提鮮。用蝦米煮蒲瓜,不僅是臺山人的家常煮法,更是部分鄉鎮餐廳里的應季菜式。
長勢喜人的束腰蒲瓜 李曉春 攝除了嫩蒲瓜受歡迎外,曬干的老葫蘆在臺山農村也頗具用法。據了解,在以前農村物資缺乏的年代,老一輩的臺山人經常就地取材制作一些日常生活中實用的小器具,如將曬干的老葫蘆,打磨成當地人所稱的“殼”,用于舀水、淘米、盛東西。或將曬干老葫蘆的上端靠近瓜柄處環切開,把瓜瓤掏干凈后,用竹篾將老葫蘆編織成便于攜帶的壺。
在四九鎮一家民宿里,記者看到一個頗有年頭的舊竹編葫蘆作為裝飾品被放置在書架上,很有當地農村的生活氣息。“以前每個生產大隊都有好幾個竹編能手,僅需將韌性好的竹子用刀開成各種規格的竹篾,在他們手中就能編織出籮、筐、籃、篸、簍、簸箕等各種生活竹器,竹編葫蘆也是其一。師傅會根據老葫蘆的形狀為其織一個可供平穩放置的竹篾底座,并緊貼著葫蘆身編織至束腰或頂端開口處,在束腰位置兩側各編織一個用來綁繩子的環孔,待竹篾完全干透后便可使用。”四九鎮的村民劉德偉說,以前用竹編葫蘆當水壺,上山下田都很方便,葫蘆有“福祿”的好寓意,亦可當“傳家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