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發展至今,無論是產品研發、生產工藝、銷售服務等環節都已經十分成熟。消費者曾經遇到的各種“坑”也漸漸被填平。可以說,今時今日,汽車消費已進入一個十分透明、標準化的市場環境。
然而,中消協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汽車及零部件居商品投訴首位。總量達到34335件,占比消費者總投訴的42%,同比2018年增長25.1%。
瞧,投訴量卻不降反升。為何汽車市場仍會出現天量投訴?說到底,市場上哪些損害消費者的各路招數“明刀”雖然收起來了。但無奈“暗箭”難防,消費者在購車用車環節仍不得不與車商斗智斗勇。
所謂“暗箭”,如果你不用心恐怕中招都難以察覺。例如就在上周,特斯拉Model 3芯片減配事件就極大傷害了車主的消費權益。對于非專業人士來說,根本分不清車載芯片的版本。但實際上,特斯拉Hardware芯片2.5版和3.0版的性能差異巨大。明面說配了3.0版本芯片,實際搭配的卻是2.5版本產品,這不是糊弄人是什么?
另一種暗箭叫做內外有別,這種暗箭也是防不勝防。2019年年末,上汽大眾帕薩特車型在C-IASI中保研碰撞中,正面25%偏置碰撞成績墊底。但在美國IIHS碰撞測試中,同樣項目卻表現優異。消費者紛紛表示:上汽大眾帕薩特“內外有別”。內外有別的案例還不少,例如海外車型采用鋁材質車身,但到了國內卻換成了鋼材質——內里的門道,恐怕只有廠家自己最清楚。更過分的是,有些廠家連一塊發動機艙隔音棉都要省,這不得不讓消費者嘆為觀止。
為何成熟的市場里還會不斷出現這種案例?反觀近年來車市發展態勢可以看到,汽車市場競爭加劇是客觀存在,控制成本的同時,提高市場占有率,賣出更多的車成為車企當務之急。當廠商指望用“信息不對等”的方式,在看不見的地方下手時,這種直接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暗箭”就出現了。
其實,消費者心里都有一桿秤,廠家哪怕通過天量資金和營銷傳播建立起來的“口碑”,只要有一次對市場、對消費者的不尊重,就會崩塌。所以,請車企們珍惜市場,珍惜消費者,珍惜過往辛苦建立起來的品牌形象。要知道,當下車市已是買方市場,選擇那么多,你不尊重我,我為何還要尊重你呢?
(劉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