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2月24日電 (記者 杜燕)自2014年以來,京津冀已推進實施34個重點醫療衛生合作項目,取得階段成效。比如,北京市屬醫院對口支持燕達醫院,該院門急診量較2014年合作初期增長4倍,出院量增長5倍。這是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在24日舉行的一場發布會上透露的。
推進中心城區醫療衛生資源疏解
據介紹,自2014年以來,北京市持續推進中心城區醫療衛生資源疏解,統籌引導核心區優質資源向副中心、回天地區、城南地區等資源薄弱地區轉移。
實現天壇醫院整體搬遷,有力輻射帶動城南地區醫療服務水平提升。加快同仁醫院亦莊院區擴建,今年完工并投入運行。友誼醫院通州院區正式開診,安貞醫院通州院區、口腔醫院遷建、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擴建等一批重大疏解項目陸續動工。
2019年1月至12月,北京城市核心區外地患者較2017年同期減少28萬余人次,下降2.29個百分點。
全力支持雄安新區規劃建設
負責人表示,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區“交鑰匙”新建醫院項目實現開工建設,目前施工進展順利,積極配合雄安新區做好新建醫院科室設置、人員招募培訓等工作。
與此同時,推進宣武醫院等多家醫療衛生機構對口幫扶容城縣,通過派駐專家和管理團隊、技術指導、遠程醫療等方式,提升雄安新區醫療衛生和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推動京津冀重點醫療衛生項目合作
負責人介紹,自2014年以來,推進實施京張、京承、京唐、京廊、京保等重點醫療衛生合作項目34個,并取得階段成效。
例如,天壇醫院與張家口市第一醫院合作,打造出可復制推廣的“天壇模式”;同仁醫院與張家口市第四醫院合作共建,探索建立利益共享的“同仁模式”;積水潭醫院等市屬醫院分別與張家口市相關醫院共建合作,為推進普及京張冰雪運動、籌辦2022年冬奧會和殘奧會提供醫療保障;朝陽醫院等北京市屬醫院對口支持燕達醫院,幫助其于2018年成功通過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評審,醫院門急診量較2014年合作初期增長4倍,出院量增長5倍。據統計,河北來京就診患者已由2013年的940萬減少到2018年的770萬,幫扶作用顯現。
推進京津冀中醫藥協同發展
據介紹,北京市與河北省實施京廊中醫藥協同發展“8.10”工程和京衡中醫藥協同發展“名片”工程,累計推進實施27個中醫對口合作項目,在醫院管理、人才培養、科室建設、分級診療、疑難病會診、學術科研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
目前,13個傳承工作基地在廊坊落地,10個重點專科協同病房建設全部簽約并開展常態化合作,方便廊坊民眾就近享受優質中醫藥資源。
衡水市中醫醫院與中日友好醫院、望京醫院等20余家知名醫院建立遠程會診通道。名醫傳承工作室(分站)以及京廊、京衡中醫藥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設也取得積極進展。
建立京津冀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
負責人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三地迅速建立京津冀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在應急會商、疫情信息互通、風險管控聯動、診療經驗共享及危重病例會診方面建立更加緊密的溝通聯系,取得了積極成效。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將會同津冀兩地持續加強協調聯動,為保障企業復產復工和城市運行用工需求提供便捷服務,協同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