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播出的電視劇《新世界》中,馮青波終于在觀眾的千呼萬喚下領了盒飯。
而采訪他的飾演者趙崢[微博]時正是個午后,他笑稱中午得罪了老婆,“因為她問我小紅襖到底是誰,我沒告訴她”,所以做了午飯賠罪。
回顧2001年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至今拍攝過的影視作品,他說,有三部對自己非常重要。第一部是2002年他主演的電視劇《誓言無聲》,曾掀起諜戰劇的高潮;第二部是《香樟樹》,因為在這部戲中他結識了現在的妻子謝潤;第三部就是當下熱播的《新世界》。“并不是因為《新世界》在播,我才這么說,很多年以后我依然會這么說。”《新世界》中的國民黨特工馮青波少言寡語,趙崢說這個類型的角色并不是他擅長的,大家都知道他臺詞好,所以在這之前什么角色詞多、詞難,都會找趙崢。而這一次的馮青波正好相反,“《新世界》是我演的所有電視劇、話劇作品當中臺詞最少的。所以要求我必須把眼神、表情、表演做得更準確,臺詞已經成了輔助,不得不說的時候才說,能不說我都不說話。”
《新世界》
試妝時沒留胡子,差點錯過馮青波
趙崢說自己很喜歡看好劇本,有時朋友手里有不錯的劇本也會借來看看。這一次就是一個朋友向他推薦了《新世界》,拿到手時只有5集,但已經讓趙崢愛不釋手了,“我問朋友這個劇組是不是還在籌備,就讓經紀人幫忙去聯系劇組,什么條件我都答應,只要讓我演。”
第一次去見導演徐兵,他還有些緊張,“他桌上放了一盤水果,見到我后特別親切,招呼我一起吃水果。”當時趙崢剛剛看完徐兵擔任編劇的《美好生活》,之前也看過《紅色》(徐兵編劇),“就覺得臺詞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戲劇沖突也是恰到好處。”放松下來的趙崢,向徐兵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我說不管怎么樣,您看看有沒有我能演的角色。他說:好好,我會考慮的。”
等了兩個月,他收到了去面試馮青波的通知。試妝時導演覺得他的臉太干凈,過于書生氣,讓他留點胡子,“因為馮青波在戲里有好多動作戲,太文靜感覺有點不對。”一周后,趙崢留著胡子再見徐兵,立刻就覺得感覺都對了。
因為臺詞很少,趙崢只能通過更豐富的表達,讓觀眾認可馮青波。他發現,劇本里馮青波從頭到尾只有第一場戲,去車站接田丹的時候是有笑容的,其他時候完全沒有能讓馮青波高興的事情,“但是我又不能演成冷面殺手,這是人物的局限,他不是一閃而過而是貫穿全劇的角色,是一個立體的人。所以我給馮青波設計了幾種笑,有滿意的、不屑的,但也是數得過來的幾次。”
成長篇
和孫紅雷[微博]是中戲師兄弟
趙崢出生在西安,小時候家在一個有劇場的大院子里,“我爺爺以前是劇院的琴師。后來劇院不演戲了,就用來放一些海外電影,偶爾也會放港片。”趙崢是那里的常客,尤其是放假的時候,能在里面看一整天,“什么時候放完,不讓看了,我才回家。”
考高中時,舅舅的朋友告訴他武漢話劇院在招生,趙崢去了,而且很順利地考上了武漢話劇院的代培生。當時的校長是沈承宙,“他是中國最早研究音樂劇的人,音樂劇這三個字,中文的定義和翻譯,就是他和他姐姐定下來的。后來中央戲劇學院的音樂劇班,舞蹈學院的音樂劇班,很多最早做音樂劇班的構想全都和他有關,所以我在武漢藝術學校上的其實是一個音樂劇培訓班。”
那個時候,校長經常會請一些專家過來指導,中戲的鈕心慈老師也去參觀過。后來鈕心慈決定中戲也設立一個音樂劇班,等趙崢這屆學生高中畢業,正好可以接檔。“結果陰差陽錯,一般的中專都是三年,但校長希望我們多學東西,所以我們這一屆是四年制,鈕心慈老師不知道,以為我們是1995年畢業,她回去報批各種手續都申報好了,發現我們1996年才畢業。”那一年,孫紅雷成了中戲第一屆音樂劇班的學生。趙崢畢業那年,鈕心慈建議他還是考中戲,他也因此成了孫紅雷的師弟,“在學校我們并不認識,但是我知道他,他是很有名的‘三郎’——拼命三郎。”
大學畢業后,趙崢考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當年人藝為了招收這批畢業生,晚上臨時加考了一場,“我們班有七八個去考的,最后留下了四個。”同年,趙崢參演了中國首部反特懸疑劇《誓言無聲》,飾演反間諜局人員駱戰,該劇獲得了第23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而在進入人藝的第一年,趙崢憑借在話劇《無常·女吊》中的涓生這一角色,榮獲了第十四屆開羅國際戲劇節最佳男演員獎以及第七屆中國戲劇節曹禺戲劇獎表演獎雙項大獎。
生活篇
是不是暖男,自己說了不算
電視劇《新世界》中,馮青波在感情上顯得有些冷酷,不但親手殺了心愛女人的父親,也不曾對一直愛慕自己的柳如絲直言拒絕。但在戲外,趙崢卻早早就收獲了自己的愛情和婚姻,2004年他和謝潤因拍攝電視劇《香樟樹》而相識,后來趙崢在西安大雁塔下的唐僧像前,向謝潤求婚。“生活里,我也不算是浪漫,就是覺得這樣很有意義,我是西安人,從小就在那兒玩,所以我把她帶到那兒,我覺得在古代能決定去西方求取佛經,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婚姻更需要這樣的信念和毅力。”
翻看趙崢的微博不難發現,逢年過節,他都會曬出和妻子相關的內容,趙崢說他是不是暖男,自己沒什么發言權,不過確實是一個比較細心和有耐心的人。“比如我知道不一樣的床墊配不同的枕頭感受是不一樣的,我們家換床墊,我都是帶著枕頭去挨個躺,挨個試的。”
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