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離漢通道關閉以來,武漢天河機場作為空中援助物資進漢的主戰(zhàn)場,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截至2月21日,湖北機場集團航空物流有限公司累計保障進港醫(yī)療物資近4645.3噸,約50.9萬件,看到這組數(shù)據(jù)的同時,我們不能忘記了機場裝卸員這個群體,因為,這些物資都是他們用雙手一件一件搬出來的。
1月24日至2月21日,他們已保障航班801架次,每天搬運物資1.7萬余件。從清晨6點開始一直要忙碌到第二天凌晨一兩點。逢到高峰時段,兩個航班間隔不到10分鐘,連回休息室喝口熱水的時間都沒有,馬上又要投入下一個航班的保障。戰(zhàn)疫期間,他們風雪無阻,由于人員緊張,除了腹艙航班物資卸機、搬運作業(yè)外,物資、行李的交付裝車及全貨機物資的一系列作業(yè)也是由他們完成,每人每天得彎腰上千次,一天下來腰疼得不行。除了身體上的辛苦之外,他們戰(zhàn)疫情、迎風雪、保運輸?shù)墓适乱采钌畹卮騽又覀儭?/p>
以場為家“老林頭”
為了更好的完成防疫物資運輸保障任務,作為機坪裝卸分隊隊長的林波,從封城的那天,就從家里卷了個包裹,住進機場。
大家都說:“57歲的老林頭,這是要以場為家。”1月23號前才做完腎結(jié)石手術,本該休息的他,連續(xù)二十多天,每天早上6點開始工作,直第二天凌晨還在機坪指揮物資裝卸作業(yè),一天能打盹的時間最多只有5小時。
為了更好照顧裝卸員們的生活,他帶領兩個組長孫英杰、周林成立后勤保障組,承擔起日常的打飯、送餐、檢查設備、測量體溫、發(fā)放口罩、檢查防護措施等工作,事無巨細。同事們勸他說:“年紀大了,又剛做完手術,回家好好休息”,他說:“這個時候,我就要和大家戰(zhàn)斗在一起,不用擔心我,我能行。”
深夜鏖戰(zhàn)的“曹師傅”
曹斌是一位50多歲的老民航人,大家都稱他為“曹師傅”,只要工作群里說人手不夠,他就會第一時間回復“我馬上到”。
1月24日以來,作為國際貨站裝卸分隊長的他,經(jīng)常干到深夜三四點。29日凌晨1點50分,NH1951航班裝載的9余噸應急醫(yī)療物資拖運至國際貨站,由于品類眾多,曹斌帶領著湯義、王琦等裝卸員一件件地清點物資,在完成物資通關查驗等流程后,他們用叉車、人工接力等方式,將一件件、一箱箱醫(yī)療物資搬運到卡車上,為了與時間賽跑,綠豆般大小的汗珠順著額頭往下流,他們也顧不上了。看著駛向疫情一線的卡車,曹斌他們終于可以休息一會了,此時已是凌晨3點。
2月20日凌晨2點,OZ9491航班的裝載著70噸醫(yī)療物資拖運至國際貨站,他們需要在最短時間內(nèi)對39板70余噸的醫(yī)療物資進行拆板、理貨、分揀及裝車作業(yè),這一次曹師傅帶領著葉煉、葉建新等人干到了凌晨4點多。
堅守崗位的“老黃牛”
1月24日至2月21日,武漢機場累計保障國內(nèi)防控物資4311.7噸。
在此期間,國內(nèi)貨站裝卸分隊長范繼華一直堅守崗位,除夕夜也沒有和家人在一起吃飯,獨自一人在崗位上吃了碗泡面。
面對著平均每天不少于7架次的進港全貨機,為了保障提貨人能及時提取物資,他常常堅守到深夜。有時候,貨主打電話說:“我們離機場比較遠,估計要到凌晨三點多才能趕到機場,”他說:“沒關系,我們等著你們過來。”
28天來,不少接貨的師傅都認識了他,有時候接車的師傅很受感動,叮囑他:“你們真的辛苦了,夜深了,衣服濕透了,趕緊去換一下,小心著涼。”領導讓他回家休息,怕他身體吃不消,不善言辭的他總是搖頭說:“沒事,我家離機場近,非常時期,責任重大。”女兒打電話問:“爸爸什么時候能回家,”他說:“全國的救援物資陸續(xù)飛抵武漢,我們要守護好‘生命通道’,照顧好自己,爸爸就沒有后顧之憂。”同事們說:“十四年來,他永遠是這樣,勤勤懇懇,他的老黃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主動請戰(zhàn)的“96后”
徐曉東作為一名“96后”,在1月22日便坐上了回四川老家過年的火車,按照行程來算,1月23日晚上便可到家。
但23日在得知封城的消息后,他第一時間與單位聯(lián)系,半路下車,購買返程票,直接返回武漢,堅守崗位。
2月16日保障完最后的NH1951航班,已是第二天凌晨00時30分,此時他已經(jīng)累得走路都費勁,在得知2月17日有重大專機保障任務,人手緊張,他主動要求加班,他說:“我留下了,給大家?guī)兔Γ嘁粋€人手,多一份力量。”
迎戰(zhàn)風雪的“裝卸員們”
受冷空氣南下的影響,2月15日武漢下起了雪雹,機坪上刮起了大風,溫度才0℃,每次腹艙航班降落后滑入機位前,趙健、周林、王前佳、汪春華等人都需要提前到指定機位列隊等候,任憑雪雹砸在他們臉上。
貨艙門開啟后,傳送帶車對接,他們分成兩組,一組裝卸員進入高度只有1.3米的狹窄貨艙內(nèi),半蹲著將貨物及行李一件件送上傳送帶,另一組裝卸員在傳送帶下接應,把貨物行李整齊地碼上平板車,他們默契配合,一個遞、一個接,無縫銜接。為了確保貨物及行李快速裝車且不被打濕,他們邊將貨物及行李裝車,邊蓋雨布,操作完這一切,他們衣服早就濕透了。
大風夾雜著雨雪打在他們身上,凍紅了他們的手,也全然顧不上,當天他們共完成241.5噸的全貨機物資保障任務。
在武漢機場,還有許多裝卸員,他們像林波、曹斌、范繼華、孫英杰、周林、韓磊、趙健、王前佳、汪春華、徐曉東一樣,在平凡的崗位上抒寫著不平凡的戰(zhàn)疫故事。
他們不懼艱辛,沖鋒在前,哪里需要,他們就出現(xiàn)在哪里。他們是一個個平凡的人,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逆風而行”的戰(zhàn)疫之歌!(《中國民航網(wǎng)》、中國民航報 記者馮智君 通訊員徐睿、劉影、魏崇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