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
蘧伯玉派一位使者訪問孔子。孔子給他讓座,而后問道:“他老人家干些什么?”使者答道:“他老人家想減少過錯卻還沒能做到。”使者辭了出來。孔子道:“好一位使者!好一位使者!”
——楊伯峻《論語譯注》
說句老實話
孔子的“老朋友”真是五花八門。有一個叫原壤的,孔子曾罵他“老而不死,是為賊”(《論語·憲問》);這位叫蘧伯玉的,孔子稱他“老人家”,并稱贊他的使者“使乎,使乎”。稱贊一個使者,其實就等于稱贊其主人。
孔子說過:“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相對應的一句話,應該是《左傳·宣公二年》里那個冒死進諫晉靈公的臣子士季說的一句話:“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原壤“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不僅知錯不改,而且一錯再錯;蘧伯玉“欲寡其過而未能”,不僅有錯就改,而且力避再錯。兩者之別,可謂天壤之間。
蘧伯玉長孔子三十多歲,孔子在衛國時曾在他家里住過,所以對他的了解也不僅僅限于使者之言。但使者其實話中有話。“欲寡其過而未能也”,那還能干什么呢?意思是,什么也沒干。孔子稱贊使者,就是稱贊他說了一句老實話。
這與蘧伯玉的處世態度有關,也與蘧伯玉的自我修養有關。但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如果一個人確實“欲寡其過而未能”,那真的還不如“不為”呢!
一些人看起來在“為”,其實不過是“瞎折騰”而已;一些人好像一直在“為”,但大多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蘧伯玉的使者確實是一個好使者,起碼他沒有說蘧伯玉殫精竭慮,也沒有說蘧伯玉千方百計。
(尚之)
紫草:紫草科植物紫草 (硬紫草) 和新疆紫草 (軟紫草) 以及內蒙紫草的干燥根。涼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熱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瘡瘍、濕疹、水火燙傷。主產東北地區、內蒙古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