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流量型、燒錢型、模式型企業在行業泡沫褪去后,紛紛陷入艱難境地。歷經狂奔和減速的VIPKID會成為那個避免“浮夸”,實現內生增長的企業嗎?焦慮中VIPKID何時能迎來黎明,依然需要負重前行。
資本流動性收緊,投資機構變得保守謹慎,對于靠資本輸血擴張,估值拉升來實現資金周轉的獨角獸來說,“帶病奔跑”難以停下來,但又不得不去調整。成立六年,到達E輪融資的VIPKID正在焦急等待突破燒錢怪圈的臨界值。
作為在線教育里明星獨角獸,有觀點認為,VIPKID是過去五年,風險投資在教育行業留下的遺產,也有教育行業投資人認為, VIPKID必須撐下去,因為它是行業擔當。VIPKID能否等到后天的黎明,依然考驗重重。
從2018年年底,VIPKID稱不止一次遭受到“破產”謠言攻擊,也發過律師函和嚴正聲明,但依然間歇性傳播。
針對VIPKID的外教情況、裁員風波、盈利臨界點,以及蜂校發展定位等問題,《商學院》記者聯系了VIPKID品牌公關部,對方表示很多傳言不實,公司已經啟動法律程序進行起訴,并稱已經沒有心力再去澄清,2010年1月初可能會舉行小型媒體溝通會。對方稱,對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是用戶,是家長。
“謠言”產生的背后,是外界對VIPKID經營狀況的質疑。
好老師約不上了?
王然(化名)已經不打算再為女兒在VIPKID上續費了。“以前上課體驗還可以,現在用戶增多,很多女兒喜歡的老師都約不上,只能看哪個老師有時間約哪個,但是老師水平參差不齊,體驗感不太好。”她告訴記者。
這位北京的中產媽媽為女兒的教育投資費盡心力,報名各類培訓班,2018年開始學習的VIPKID是其中之一。
隨著用戶增多,優質師資能否跟上,對一對一模式是巨大考驗。VIPKID對外公布,目前北美外教數量已經超過10萬人。不過,師資力量的穩定依然直接影響著VIPKID的用戶體驗。
一方面,國內監管機構對外教教學資質審查收緊,另一方面北美一些地區法律對零工雇員型企業應承擔更多責任的規定,也影響了外教數量擴張。
2019年9月,美國加州AB5法令生效。該法令規定,截至2020年1月,如果雇主不能證明員工從事的工作符合加州最高法院2018年制定的非雇員標準,都將被視為企業的全職員工。該法令通過時,優步(Uber)和來福(Lyft)兩家網約車股價下跌。
擁有類似用工模式的VIPKID或也將受到影響。2019年11月中旬,有消息稱,VIPKID發內部郵件稱將從2019年12月1日起,不再招收來自加州的新老師。
關于這一法令是否影響到VIPKID在加州地區繼續招募教師,以及VIPKID外教是否均具備語言教學相關資質,公司是否為其繳納醫療、失業保險和稅務等問題,VIPKID品牌公關并未做回應。
除了合適的老師難約,對于王然來說,課程價格提高也是影響續費的原因之一。據她計算,一節課25分鐘,最早報的72節課是9882元,平均每節課約140元現在多次提價后每節課要達到近200元。她說上完最后幾節課,準備考慮線下機構。
資本助推下,狂奔后的裁員風波
當一些用戶開始因課時費提升而流失時,VIPKID正陷入規模盈利難的困境。
曾經,以“美國小學在家上”為廣告語的VIPKID,憑借一對一、北美外教的互動性、個性化和純正等優勢,為在線教育的用戶體驗打開了想象力。由之帶來的天然高客單價、高師資成本也成為阻礙平臺迅速規模化,難盈利的“副產品”。
不過,這一順應消費升級趨勢的在線教育模式生逢其時,為尋找風口的投資者提供了未來可期的標的。在2013年-2015年發展初期,VIPKID得到了創新工場、紅杉資本、經緯中國、北極光創投等頭部投資機構的加持。
發展初期的2014 年,創始人米雯娟還僅僅以“每天招一個學生”為目標,當年只招收了102 名學生。到2016年年初,付費學員突破1萬人,半年后增長到 3萬人。這一年是VIPKID發展的高光時刻,更重要的是這一年,在線教育第一股51Talk登陸紐交所,這讓眾多投資機構看到了投資在線教育的曙光,也被知名投資人徐小平稱為“在線教育元年”。此后三年間,云峰基金、騰訊投資先后投資VIPKID,估值日漸攀升。
資本助力,成為獨角獸的VIPKID加速擴張,無論是產品線還是營銷大戰,都卯足了勁。根據目前VIPKID母公司北京大米未來科技在BOSS直聘上的介紹,員工已經達到一萬人以上。并且,VIPKID還在北京、上海、成都、大連、武漢等地設立分公司,以及海外多個城市設立辦事處。
經歷了高速擴張期,VIPKID迎來了資本寒冬期的陣痛。
遲到的E輪融資,并沒有讓VIPKID松口氣。在2019年10月,VIPKID在完成騰訊追加的10億元融資后就不斷曝出裁員消息,比如界面教育稱裁員比例約為15%至20%,涉及崗位包括銷售、班主任、教學、教研,裁員層級已涉及公司部分中層,削減成本。
也有實名認證為VIPKID員工的脈脈用戶稱,騰訊E輪投資的其中一個附加條件是成本下降18%,VIPKID計劃在十一后準備開始優化10%。
雖然,VIPKID對此回應稱報道嚴重失實,但是12月初,該社交平臺上又有VIPKID員工爆料稱:“很多公司老員工被裁,趕著年底裁員,只有N+1沒有年終獎”。
12月10日,VIPKID在回復媒體采訪時稱,與事實不符,公司正在進行產品線和業務的整合,組織的打通和優化升級。
在組織調整中,優化升級只是對裁員的美化。就此次組織打通和優化升級主要集中在哪些產品線,以及“被優化升級”員工的比例,以及降本增效方面的主要措施等問題,VIPKID并未做出回應。
雖然,教育行業特別是創業公司普遍離職率較高,但是對于經歷了高速擴張期的VIPKID,此次優化不僅攸關企業戰略方向轉變,還暴露了創業公司組織管理能力問題。
在BOSS直聘上,可以看到,為了解決組織效率問題, VIPKID在招聘完善人才管理體系、診斷優化組織、提升組織效率OD專家(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以及招聘完善員工關系管理,解決員工投訴、勞動爭議問題的ER專家(Employment Relationship)。
一對一模式“魔咒”難破
最近,王曉晨(化名)在入職VIPKID近兩年后辭職。并非被裁,也沒有獲得N+1的裁員包,王曉晨坦言VIPKID確實近期在裁員,并且“比例不小”。在他看來,降低成本是裁員的目的之一,而談及VIPKID至今沒有實現盈利的因素,他表示有很多,比如獲客成本、教師成本。
這也是造成很多在線教育公司盈利難的主要原因。
那么,一對一模式是否本身難以成立?作為用戶運營的王曉晨并不這么認為。在他看來,當用戶客單價達到一定數量,且不斷增加續費,足以覆蓋獲客成本、教師成本、研發成本等,單個用戶就能實現盈利。只是這個臨界值是多少,他并不清楚。“這是一個很難計算的商業模式。”王曉晨說。
或許只有VIPKID的高層在面對投資人時,可以回答這個嚴峻問題。
問及目前一對一外教模式,最終能否跑通,專注教育領域的拼圖資本創始人王磊直言:“不好說”。他只是祝福VIPKID能堅持到黎明出現。
言語中透露出觀望和不確定。作為教育行業的投資人,他希望行業整體的繁榮。“它必須成功。”王磊意味深長地說。這一“必須”是投資人的壓力還是使命使然?他表示是“行業重擔在肩。”
教培行業資深從業者洪大海(化名)卻沒有這么樂觀,他認為VIPKID短期盈利可能性很小。“我不看好這樣的模式。”洪大海表示,一對一外教模式,客單價高,獲客難,規模化難。如果降低客單價,師資收入沒有保障,也會影響服務教學水平。這幾乎是一個死循環。
其實,關于一對一“規模不經濟”的商業模式爭議從誕生之初就存在,雖然滿足了個性化需求,但是教學邊際成本無法遞減。
自2016年上市以來,主打一對一的51Talk一直處于虧損。直到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其中一對一業務Non-GAAP凈利潤實現270萬元,這是該模式首次盈利。不過,也被認為是“美化”報表。
與啟用東南亞地區外教的51Talk不同,VIPKID的師資成本會更高。VIPKID官方對外稱,在2019年開學季營收達到27億元,平臺學員數量超過70萬人。這一規模依然沒有能讓VIPKID逃離盈利難“魔咒”。
有外媒報道,根據一份VIPKID展示給投資人的資料,VIPKID在2017年現金銷售額35.4億元,虧損11.62億元,2018年預計虧損擴大至約18億元。
關于上述數據是否屬實,VIPKID品牌公關并未給予回復。不過據相關報道,2019年6月,米雯娟提出要“不靠融資實現獨立盈利、一節課賺一塊錢”,而去年貼在公司墻上的口號還是“品質第一、規模第一”。
這也意味著VIPKID從追求規模效益向追求單課效益轉變。
那么,VIPKID是否將繼續堅持1對1的教學模式?如何應對盈利周期長,自我造血難的局面?在實現盈利臨界點時,付費用戶規模將達到多少?預計什么時候會到?針對以上問題,VIPKID公關并未做回應。
面對在線教育賽道上的激烈競爭,為了贏得聲量和獲客,VIPKID一直重磅投入營銷。無論是明星代言、綜藝植入、戶外還是網絡投放等。
隨著降本增效的戰略推進,未來的營銷投入是否會大規模縮減?這對獲客水平是否帶來一定影響?這些都還待觀察。
蜂校是第二增長曲線還是試錯成本?
其實,除了一對一業務,VIPKID從2017年就開始做多元化布局。從少兒擴展到幼兒和成人,從英語擴展到數學、中文等,但并未找到第二增長點。有分析認為,主要是團隊主要精力依然在一對一業務,管理層決心不夠,資源分配不足。
不過談起VIP蜂校的戰略地位,王曉晨表示,“肯定很重要。”在2019年,米雯娟還提出“一對一第一,蜂校第二”的目標。
2018 年8月,VIPKID對外公布的四大新品牌,其中,包括面向 9-15 歲的中外雙師大班課 VIP 蜂校。2019 年 3 月,VIPKID“拓科”推出 1 對 4 數學思維小班課嚕啦數學。
此時進入一對多賽道能否扭轉困境?這畢竟是另一個賽道,運營邏輯不同。在一對一領域難以降速來投入過多資源給蜂校,賦能蜂校時,如何實現蜂校的規模效應,對VIPKID依然是難題。
2019年10月以來,VIP蜂校運營主體進行了股權變更成為米雯娟的獨資公司。有分析認為,這或許與未來準備獨立融資有關。
關于蜂校的運營與1對1業務之間的關系,以及未來是否會成為重要盈利模式,VIPKID品牌公關并未解釋。
一面進行人員優化,一面依然在招兵買馬。《商學院》記者在BOSS直聘上看到,VIPKID在北京、成都、武漢、大連等城市的招聘職位約566個,包括技術、教學、產品、設計、運營等。
其中,位于成都的VIP蜂校正在招聘多個英語、數學輔導老師職務,而武漢的VIPKID分公司也在招聘教學服務主管。
轉向一對多對VIPKID來說可能是轉機,但也可能變成試錯成本。
王磊近日對外發布了《2020年教育行業的4個關鍵詞》一文。
他建議,在下半場,教育企業需要幾個變化,第一,從橫向的擴張變為縱向的產業鏈的深耕;第二,從激進的規模化增長變為運營的穩步深耕;第三,從盲目追求大而全變為更安心于小而美;第四,從過度依賴于外部資金變為追求內生式增長。其中,專注某一學科、某一人群的教育產品應該繼續深耕,最好不要跨領域。
歷經狂奔和減速的VIPKID會成為那個避免“浮夸”,實現內生增長的企業嗎?焦慮中VIPKID何時能迎來黎明,依然需要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