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拉薩12月31日電 (趙朗 易雪萍)西藏官方31日發布,西藏民主改革60年來,阿里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868元(人民幣,下同),是1970年的92倍,增速超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阿里地區位于中國西南邊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與印度、尼泊爾毗鄰,面積34.5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是目前中國內陸地區人口最少的地級行政區域。
圖為阿里地區首府獅泉河鎮。資料圖 江飛波 攝當天,西藏召開新聞發布會。阿里地區行署副專員澤仁扎西介紹,2018年,阿里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5.61億元,是1959年的1463倍(按現價),年均增長13.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8億元,是1959年的2450倍,年均增長15.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868元,是1970年的92倍,年均增長1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254元,是1978年的68倍,年均增長11.2%。2018年,全地區工業總產值達到2.1億元,是1961年的915倍,年均增長12.3%,接待海內外游客88.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86億元。
澤仁扎西說,60年來,阿里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目前,阿里邊防公路、農村公路、抵邊自然村公路建設里程逐年增長,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58萬公里,是1957年的15倍,其中黑色路面4105公里,鄉(鎮)、行政村等公路通達率實現100%。
圖為阿里風光。資料圖 江飛波 攝他表示,阿里脫貧攻堅扎實推進。四年來,全地區累計減貧6214戶23230人,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底的28.7%下降到0。
另外,阿里地區民生事業快速發展。2018年,阿里地區高考、中考錄取率分別達到77.4%、98.67%,為歷年最高;累計投資210多億元,堅持每年實施“十項民生工程”,其中14個高海拔鄉鎮集中供暖工程和37個高海拔鄉鎮集中供氧一項民生工程投資就高達31億元,全地區12.1萬各族民眾受益得實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