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銷售過期8年口罩 物美采銷流程現紕漏涉及門店或超17家
本報記者 許禮清 李向磊 北京報道
銷售過期8年之久和無生產日期的口罩,北京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物美”)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據不完全統計,售賣問題口罩的物美門店超過17家,其中包括物美的大店、品超等多種門店類型。售賣過期8年口罩的門店有14家,售賣無生產日期口罩的門店有5家,有2家門店同時售賣過期和無生產日期口罩。消費者自發組織的維權群,人數已經超過了50人。根據消費者自發統計的數據,涉事金額已經超過1萬元。
目前物美官方并無關于全部“問題口罩”銷售規模的數據流出。但根據物美內部人士透露,物美某店共銷售口罩16盒,截至2月21日,僅有1名消費者向該店提出了退貨要求,其他15盒口罩的購買者并無消息。
不僅僅是過期口罩,據消費者反映,物美銷售的另外兩款口罩還存在“無生產日期”等問題。
“目前口罩是高周轉商品,若出現這樣的問題,應該不是門店庫存積壓造成的過期,而是采購源頭出了問題。在這個時期,物美可能是為了搶貨源就放松了要求,采購在找供應商、審核供應商資質、商品質量把關方面不嚴謹,倉儲部門和門店驗收也不嚴謹。”零售專家黃靜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按照正常情況,過期的貨品根本就不能收進來,更不能上架銷售。因此,根源還是物美內部管理的問題。
就多位消費者反映的上述情況、采購銷售方面的具體流程操作、應急物品采銷流程是否精簡、“過期口罩”事件如何處理等問題,記者多次聯系物美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物美方面并未對以上問題進行正面回復。
銷售過期口罩
近日,多位在物美搶購口罩的消費者向《中國經營報》記者爆料稱,自己在多點APP上搶購的SAS N95 8617 Mask口罩出現“2009年生產保質期到2012年,保質期被人為遮擋”的情況;Scotts Maksks ASTM口罩、Prestige Ameritech Face Masks醫用口罩則出現“無生產日期、包裝簡陋、口罩不是獨立包裝、打開盒子直接可以看見口罩”等情況。
在多點APP上搶到口罩的王先生(化名)向記者表示,他于2月18日在多點上花費500元購買了一盒SAS N95 8617 Mask口罩,該盒口罩一共20只。根據和物美的約定時間,王先生在20日早上8點到清河門店自提。
“搶到口罩后,會收到客服發的短信和自提時間,然后拿著短信去物美超市排隊領取,工作人員直接一人發一盒。因為自提的時間不一樣,我去的時候比較早,沒有幾個人排隊,但是每個時間段的貨都被搶光售罄。”王先生告訴記者。
根據王先生的說法,盡管口罩的價格比較高,但因為害怕買到劣質口罩起不到防護作用,才選擇在物美多點上下單搶購。但讓他意外的是,將口罩拿回家才發現已經過期8年。根據王先生提供的圖片,記者發現,在王先生購買的口罩包裝盒底部貼了一張寫有“Lot No:09180”的標簽,透過標簽隱約能看到紙條下方有類似時間的數字標識。王先生揭開標簽發現,上面寫著生產日期為2009年6月,而截止使用日期是2012年6月。這樣算來,這盒口罩已經過期近8年之久。
撕開標簽,能夠看到生產日期是2009年6月,而截止使用日期是2012年6月。 受訪者供圖
在消費者自發組織的維權群里,記者了解到,和王先生同樣購買到“問題口罩”的還有50多人,購買到的產品或過期或無生產日期。
據消費者不完全統計,物美新風店、物美志新店、物美小湯山店、物美清河店、物美中關村店、物美玉林里店、物美玉蜓橋店、順義仁和美廉美店、物美木樨園店、物美太陽島店、美廉美百旺店、物美杜家坎店、通州物美西門店、物美潞苑店14家門店售賣已過期的售價500元/盒(20只裝)SAS N95 8617 Mask口罩;
通州物美西門店、物美清河店、物美光明橋西店、物美宋莊店4家門店售賣無生產日期的售價445元/盒(50只裝)Prestige Ameritech Face Maskks醫用口罩;
通州物美西門店、物美清河店、美廉美管莊店3家門店售賣無生產日期的260元/盒(50只裝)的Scotts Maksks ASTM口罩。
另根據《中國消費者報》報道,昌平美廉美超市回龍觀二店也有售賣SAS N95 8617 Mask口罩。
Prestige Ameritech Face Maskks醫用口罩和Scotts Maksks ASTM口罩均無生產日期。 受訪者供圖
根據物美內部人士透露,物美某店共銷售口罩16盒,但截至2月21日,僅有1名消費者向該店提出了退貨要求,其他15盒口罩的購買者并無消息。
消費者均在多點APP下單,然后門店自提。 受訪者供圖多數消費者要求物美退貨、賠償、公開道歉。有購買物美口罩的消費者告訴記者:“自己明確表示不接受只退款的處理方式,但接到客服電話被通知后臺直接退款了,對于額外訴求客服表示會向上面反映,但對方未說收回口罩,再聯系時,電話顯示沒有撥打權限,店面座機一直占線。”截至記者發稿,有不少消費者表示已被“強制退款”。但對于賠償、公開道歉等要求,物美方面并無回應。
對于退換貨、口罩召回、問題源頭自查等后續處理問題,記者多次以各種方式聯系物美相關負責人,均未得到回復。
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在特殊時期,口罩等應急產品的采銷,企業應該會有應急方案,不可能按照常規采銷流程進行。”多年從事采購工作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但是否有應急方案,記者并未從物美方面得到相應證實。不過,黃靜表示:“在不少消費者持續反饋的背后,或許透露著物美內部管理的種種問題。”
零售管理專家胡春才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常規情況下,零售企業的整個采銷流程是一個嚴格且漫長的過程。
據了解,在正常的零售企業采購流程中,一般是品類部門確定產品,采購部門通過招標等方式確定供應商,敲定價格之后簽訂合同、開設條碼,每一步都要經過嚴格的層層審批。采購工作完成后,品類、營運部門要確定哪些門店適合銷售新品,再由門店或者采購下單,供應商一般會根據訂單向企業的配送中心或者門店發貨。
“像口罩這種應急產品,不可能按照常規方式進行采銷,因為終端等不及。也不可能精簡掉某個流程,所以就加快流程,但很容易出錯。”胡春才說。
“供應商給企業的配送中心發貨,采購部門或許無法看到全部商品,但是配送中心在收貨的時候有驗貨環節,會對每個商品進行檢驗是否合格、有無破損等情況,但都是通過外包裝進行檢查。檢驗產品無誤后再配送給各個門店,門店在收貨的時候也會進行再次檢驗,日常的銷售中也有貨架商品的例行檢查工作。”胡春才說,按照行業的普遍標準,超過保質期三分之一的貨物,配送中心就不會收貨,超過保質期一半時間就不再向門店配送。對于遮擋生產日期的行為,他認為可能是供應商所為。
按照胡春才的說法,經過層層的驗貨工作之后,商品出現過期等問題應該可以避免,但為何還出現銷售過期近8年之久的商品?對此,記者多方聯系物美方面,截至發稿,物美方面并未就此事進行回復。
不過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從門頭溝龍湖店客服人員處了解到,“出事”的產品是由消費者從多點下單,倉儲中心直接發貨到門店,然后消費者到下單的門店直接自提,門店并未上架商品。“包裝上都是外國文字,咱們也看不懂。”
另外,據記者了解,對于其他非“涉事”口罩,也有消費者表示想要退貨。
在當下的消費環境中,尤其是企業陸續復工,像口罩這樣的基本防護用品屬于剛需物資,但貨源又十分緊俏。胡春才告訴記者,針對疫情期間需求量大的商品,公司采用應急機制,從而簡化了采購流程的情況也是可能存在的。以上述門店為例,該門店就簡化了上架的過程。記者還了解到,口罩的采購屬于清潔課組,其常規的采購銷售的流程如何,此次是否簡化流通環節尚無從知曉。
對于消費者反映的上述口罩問題,記者致電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門關于開展打擊整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護產品專項行動的緊急通知》,市場監管部門和藥監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會重點打擊生產銷售無生產日期、廠名廠址、產品質量合格證明等三無產品以及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行為,商標侵權、假冒專利、仿冒混淆、虛假宣傳和虛假廣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