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武漢的城市血管:他們輸送食物、溫暖與愛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月2日那天早上6點47分,家住武漢三環外的王莉全副“武裝”地出門了。從1月26日武漢封城第三天開始,她就一直在做滴滴社區保障車隊的司機志愿者。口罩、護目鏡、防護服,從早上七點出門到晚上七點回家,將近十二個小時都不能卸下,“防護服統一發的,都很大,我個子比較小,感覺可以裝下我兩個了。在太陽下十幾分鐘就會流汗了,仿佛捂著一件不透氣的雨衣。”
到了義門社區,王莉就接到了一個讓她心情沉重的任務,一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人去世,她需要開車送家屬前往醫院料理后事。
陪伴也是對逝者的告慰
自從2006年讀大學來到武漢,王莉就在這個她眼里“鬧哄哄”的大武漢扎下了根兒,成為了一名“新武漢人”。她平時真沒有感覺這么愛武漢,但這一次不一樣。我是這座城市的主人,我要為她擔當”。大武漢是一個移民城市,這場無妄之災讓無數新武漢人更有了歸屬感。
2月2日當天到了義門社區后,王莉先把車內進行兩遍清潔。第一遍使用84消毒液擦拭,然后通風。第二遍使用酒精消毒,之后開始接送社區居民。
王莉正在給后排座位消毒確認用車的家屬后,插鑰匙、點火、掛檔、給油……一連串的動作王莉一氣呵成,體現了一個老司機的職業素養,剛剛還有些緊繃的身體隨著進入角色松弛了下來。
王莉很少在車上主動說話,“減少對話的機會,就是減少彼此之間飛沫傳染的機會。”但這次王莉主動和病人家屬聊天,安慰對方不要太難過。雙方都帶著護目鏡和口罩,盡管彼此看不到表情,但王莉還是希望乘客能感受到自己的關懷。
當天武漢在短暫回暖后,再次陰沉,時不時落下雨滴。天氣陰冷,心中積蓄著的情緒更加壓抑。世事無常,誰能想到親人離去如此突然?
空蕩蕩的武漢長江大橋
到了醫院,下車前,逝者家屬對王莉致謝告別。按照社區志愿者車輛的管理規定,為了減少感染幾率會另安排司機來接返程。而那一次,王莉選擇留下等待,“你一會兒回去也要用車的,我在這里等你還更方便。”她說:“自己能做的不多,在別人最傷心的時候,陪伴也是對逝者的告慰。”
回家路上,路過漢口解放大道,王莉看到除了大樓上面寫著“武漢加油”,最繁華的武廣商場只留下了一塊廣告牌還在亮著,其余的地方一片暗淡。她打開了車燈,照亮前路。來不及傷感,下一位乘客正在某個地方等她。
封城了,但城市還要運轉
1月23日,武漢封城。
大霧彌漫的武漢就在五天前的18日,一個社區還辦了萬人宴,大部分人都沒有想到小小病毒掀起了驚濤駭浪。不斷有人確診,有人死去,恐懼以及因為未知帶來的焦慮逐步蔓延,沖淡了春節將至的喜悅。愁云籠罩城市,以至于人們覺得——“那段時間就沒有晴天”。
高速運轉的城市來了一個急剎車,一時間,穩定而規律的節奏被甩脫了軌。首當其沖的就是交通。封城之后,武漢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網約出租車也停止運營,巡游出租車實行單雙號限行。連本地人都會嫌吵鬧的大武漢,猛地靜止了。
2月16日的武漢,街頭依舊空蕩(王莉/攝)武漢市交通運輸局隨即發布公告,組織安排6000輛網約車和出租車,分配到全市10個中心城區1159個社區,解決市民的出行問題。滴滴也在第一時間調配人手,承擔了其中絕大部分網約車出行需求。1月24日當天,王莉在她擔任隊長的“綠動六隊”微信群內率先報名,并鼓動伙伴們報名,兩天后她正式開始志愿服務。
“我一直到今天也沒告訴家里人每天還在街上開車。”王莉說。父母在湖北荊門鄉下住,1月23日封城的消息出來,父母就讓她回家。王莉堅定地不肯,“如果我沒有感染,肯定是不會離開武漢的。萬一我感染了,就更不能去擴大感染范圍。”王莉做過職員、做過生意、干過游戲代練,一個人在武漢打拼,遇到修水龍頭、換電燈泡這樣的事她都親自來,甚至洗衣機壞了,也能修好。
嚴格的交通管制讓大量醫務工作者的上下班成了大問題,有些人改為騎單車或步行,要花費一兩個小時上班;有人甚至需要凌晨四點出發步行到醫院上班。1月24日深夜,滴滴又召集司機志愿者,成立醫護保障車隊,免費接送醫務人員。至此,1300多名滴滴司機奔赴抗疫一線,支撐起城市的正常運轉。
武漢滴滴保障車隊正迅速出車司機志愿者們很快進入角色,算上來往家里和社區的時間,王莉每天工作將近13個小時,社區工作人員手里永遠有幾項,甚至是十幾項工作在等著志愿者。每次接送乘客前后,按照滴滴要求,要各進行一次消毒,“尤其是腳墊,是重點消毒的位置。”為了乘客也為了自己反反復復地擦拭,但心頭的隱憂卻并不能完全清除。誰都知道,這是一個有風險的工作。
在這個特殊時期,人們想盡各種辦法進行防護。滴滴也想出一個簡陋卻實用的好辦法,計劃投入1億元專項資金,為全國數百萬在疫情期間提供服務的滴滴網約車加裝隔離防護膜,像是給車加了一個透明口罩,這樣前后排成為兩個相互隔離的“安全艙”;同時滴滴還為2019年12月15日至疫情結束期間所有完成線上訂單的司機提供專項肺炎險,為司機的付出加碼保障。
現在,沒有人提醒,也用不著提醒,每名司機志愿者、每名乘客都會先保護好自己。“幾乎所有的乘客一邊道謝一邊上車,然后主動坐到了后排。”王莉說,“武漢人脾氣直爽、火爆,疫情之后,大家都更禮貌了。”
貼有溫馨提示的防護隔離膜比普通人多勇敢五分鐘
除夕之夜,40歲的武漢人黃飛也拿起手機悄悄報了名,成為第一批滴滴招募到的醫護專車司機,專門接送醫護人員。經歷了滴滴首批志愿者司機集結、防疫安全培訓后,捧著發下來的護目鏡、口罩、防護服、手套、消毒液、酒精……“搞這么大的陣仗?!”黃飛心想,“這個事情沒有那么簡單。”
滴滴志愿者在司機驛站休憩二月的前三天,黃飛連著拉了幾位護士,聊了兩句,她們都哭起來。“那個時候的情況,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醫護人員一進醫院,幾天都不能出來。誰都受不了啊!”此時,對于新冠肺炎的恐慌逐漸擴散到全國,而武漢的醫院擠滿了疑似和因為發熱前來看病的患者,嚴重超負荷運轉,醫護人員的心理壓力極大。這種情緒也傳遞給了司機志愿者。
王莉坦承:“說不怕是假的,每天都要接人送人,怎么會不擔心感染?”但第二天起床,王莉如約開車去了義門社區。英雄并不比普通人更勇敢,只是比普通人多勇敢五分鐘而已。
遇到風險、極度疲勞的時刻,志愿者心里都會打鼓,也有人因為害怕而退出,但黃飛、王莉以及更多志愿者司機們,卻執意將這“多勇敢的五分鐘”不斷疊加。
擔當志愿者的黃飛2月3日,1000張床位的火神山醫院建成,開始投入運行;當天晚上,由體育館改建的首批三家方艙醫院也開始接收病人;各地赴鄂醫療支援隊伍源源不斷地開赴湖北;近四萬多名志愿者奔波在武漢空蕩蕩的馬路上,把醫護人員、物資、生活用品甚至發熱患者送到他們該去的地方,竭力讓這座圍城維持著運轉和生氣。
滴滴志愿者司機的隊伍也在壯大。他們中有人是因為強烈的公益心而加入;有人是因為在家賦閑而煩悶;有的開玩笑說是“敵不過社區的動員廣播聲音太大”,于是下樓投身其中。但他們都清楚,這并不是一件“常規”工作。
滴滴車隊不僅解決出行難題,同時承擔運送物資的任務
志愿者的家人們苦口婆心地說,“在家看看電視,守著老婆孩子不好嗎?”但災難來臨,總有人要去做點什么。
黃飛以前開滴滴快車,同樣是開車,感受完全不同。開“快車”是個工作,工作做不好,可以改進,賺錢少一點也沒關系。現在做志愿者是個任務,任務完成不好,他心里過不去這個坎兒。
黃飛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接送醫務人員。協和、同濟、三醫院、人民醫院、同濟中法新城、協和光谷、人民東院區,這些醫院都是黃飛的目的地。近一個月的“任務”,讓他知道了不同的醫院有著4、6、8三個不同時長的排班。這也讓滴滴司機志愿者們在早上6點30分、下午16點、深夜23點和凌晨1點,分別迎來近兩個小時的用車高峰。有的志愿者最晚在凌晨四點還送過醫護人員。
寫有“武漢加油”的廣告牌 王莉/攝司機被醫護人員的精神所激勵,他們的付出也得到醫務人員的認可。有的醫務人員當面表達誠摯謝意,也有醫務人員在工作群里分享著自己遇到的暖心事,“上次凌晨下班,一位師傅接了我,然后早上六點多還有單子,晚上車子還要充電,他說他就在車里休息了,不然時間都耗在了來回路上。誰都不容易,他們也是戰士。”
工作中的滴滴醫護專車志愿者滴滴為了解決一些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的醫護上下班難題,特別抽調司機志愿者,成立起“特攻隊”。當聊起自己所在的,專門接送協和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特攻隊時,有的司機會立刻報出“93189、97919……”這些是車牌號,對應一位志愿者司機,也是他們好戰友的“代號”。
醫生奮戰在一線,醫護專車司機也是。自除夕夜以來,截至2月15日,滴滴醫護專車已在武漢、上海、北京、廈門、寧波、南京等城市,免費接送20885名醫務工作者,竭盡所能,只為這場戰役可以盡早獲得勝利,讓醫護人員們可以踏實休息。
“所有的風險我們來承擔
為了更多人好好在家”
醫護專車之外,解決社區出行服務也是滴滴司機志愿者們的重要工作內容。
“你好!請幫我們買土豆4斤、小白菜2斤、芹菜1斤、大蒜3斤、瘦肉2斤、五花肉2斤、濕紙巾6大包(80片)、醫用一次性手套(2盒)、農夫山泉(550毫升、5瓶)……”這些需要購買的物品信息發到志愿者劉宇的手機上,有時是晚上八點,有時是凌晨一兩點。大超市的菜場區域,人員聚集,結賬還需要排隊,存在傳染風險。
劉宇經常到超市幫助社區居民采購, 超市中人流仍較為密集
在超市這樣的密閉空間里,能看到普通人所做的各種各樣的防護,普通的會在鞋外面再套一個鞋套,有的人穿上吃火鍋的一次性圍裙,夸張點的會把頭套在透明塑料袋里。每當狹路相逢兩人走近,立即反射式地繞開,仿佛不想和對方共存在同一片空氣中。
“很多東西買不到啊!劉宇要在滴滴司機群里問,有一些女性用品還要咨詢妻子。擔任滴滴志愿者后,他以半天為單位工作,每個半天至少要去七、八家超市、六、七個藥房。他知道這些藥品關系著生死,即便跑了好幾家買不到,第二天還會繼續找。
少則幾樣,多則十幾樣,因為物資短缺,每多一樣物品,就要多跑一個超市。劉宇努力滿足每個人的要求。“反正我已經出來當志愿者了,所有的風險就讓我們來承擔,大家都好好在家。”
劉宇的工作安排表他買完菜和生活用品,要繼續分包、送到社區。他的服務名單上還有位80多歲的奶奶,女兒現在在國外,采購和照顧的任務也由劉宇負責了。
疫情來臨,其他的疾病不會偃旗息鼓。心臟問題是其中最多的,其余還包括腦梗、透析、化療。甚至懷孕臨產,產婦不敢去醫院,害怕交叉感染,熬到臨產只能撥打120急救。但很多醫院爆滿,協和、同濟等大醫院只接收發熱患者。這個時候,就需要滴滴的志愿者們挺身而出,擔負起急救車的功能。
2月5日,一位高齡老人因為手術后需要拆線,王莉幫助老人往返醫院。接送完老人之后,她覺得自己額頭發燙,一時之間非常恐慌。拿出隨身攜帶的體溫計,早中晚各量一次,體溫都正常后才稍稍放心,事后猜想可能是因為防護服、護目鏡、口罩捂得太嚴實,加上為了照顧手術后的老人而車內空調開得太大,導致自己有了“發燒”的假象。
滴滴社區保障車隊司機給居民運送的物資2月5日下午4點多,王莉送完防護物質返回的途中,被路邊一位短頭發的女孩子攔了下來。她的聲音很年輕,“這是我做的便當,給你們吃。這幾天我看到在路上跑的只有滴滴,你們太辛苦了。”王莉忙拒絕,“馬上就下班了,晚上回家自己做,你把這些飯留給別人吧。”女孩子堅持,“帶上吧,不用下車,不用和我接觸,我把飯放在后座上了。”
從2月份起,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給志愿者司機送飯。劉宇所在的團隊有一百多人,每天中午都有居民自發地來送飯。
用車燈照亮這黯淡時刻
身處抗疫一線,志愿者們都會聽到各種消息,心情如同過山車。但無數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與互助,讓他們更樂觀的前行。看到有醫護人員犧牲,看到更多人千里馳援為武漢運送物資,看到海外中國人為湖北接力采購,王莉覺得自己也沒有理由停下來:“大家都在為武漢拼,我們怎么能放棄。”
她更是想到被疫情影響到的全國其他的司機同行們,訂單下滑收入減少,也都沒有放棄,堅持在一線滿足大家的出行需求。同時,滴滴也在為更多的司機們想辦法。繼在湖北16個城市車輛實行租金順延后,也在近期倡議全國范圍租賃公司伙伴,為小桔車服合作租賃公司的在租車輛順延一個月的租金,司機暫停繳納2020年2月份租金,車輛租期相應順延一個月。
工作中的王莉連續精神高度緊張地服務了二十多天,性格火爆的武漢人必須發泄一下。50歲的志愿者胡建斌把自己在滴滴志愿者大群里的19個兄弟姐妹單獨拎了出來,建了一個小群。“他們壓力太大,在大群里發泄,影響不好。在小群里可以痛快痛快嘴。”心里痛快了,車開得也順暢。
這些性格各異的老武漢、新武漢人,組成了滴滴司機志愿者隊伍。他們早出晚歸,構建起城市的毛細血管,為城市的正常運轉輸送著“血液”。他們像很多中國人一樣,在這場始料未及的疫情之中選擇擔當,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聚沙成塔,共同維系著城市的生命與未來。
胡建斌的午餐他們都是最普通的人,只是選擇比普通人多勇敢5分鐘,于是便疊加起無數個5分鐘。在最黯淡的時刻,武漢這座城市依舊能被車燈照亮。
(圖片提供:王莉、劉宇、黃飛、胡建斌、滴滴)
作者:吳楠、方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