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做到應收盡收,武漢開展了集中拉網式大排查,記者在一些醫院的發熱門診了解到,門診的就診量明顯回落,診斷效率也有了提升。
記者 徐嵬毅:這里是武漢七醫院的發熱門診,從21日早上八點到十二點四個小時時間,他們就接待了69位市民前來檢查,相比新冠肺炎剛剛爆發時的就診人數下降了不少。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黨委副書記 武漢市七醫院醫療隊 林軍接受采訪時表示:1月24號門診量達到了1300多人,之后就基本上維持在了800人到1000人左右的數字,最近這五天已經下降到160人到200人左右的門診量。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創傷與顯微骨科副主任醫師 武漢市七醫院醫療隊 王欣解釋說:以前可能是確診的,然后治療以后明顯地好轉恢復,可能是一周、兩周以后再來進行相應的復查,這種病人現在比較多。另外再就是和家里的確診病人接觸過,工作環境中接觸過,沒有癥狀但是不放心過來排查的。
來發熱門診的人群中,確診病例也呈下降趨勢。林軍告訴記者:剛開始的數據達到50%的核酸檢測陽性率,現在的陽性率不超過20%
于此同時,發熱門診的診斷效率也在提升,CT肺部檢測基本上能做到2小時內出結果,核酸檢測也可以當天出結果。在發熱門診,還設置了留院觀察室,讓肺部有問題,但核酸檢測為陰性的病人可以住院治療,待治好后再出院。
武漢市在集中三天的拉網式大排查后,各社區依然是嚴陣以待,緊抓病毒阻斷的重要窗口期,持續進行“回頭看”大排查。
在武漢市武昌區糧道街胭脂路社區,社區醫生劉勝榮正在走訪居家觀察的社區居民。居民張阿姨告訴記者,她家有人曾有發熱門診就診經歷,雖然本人沒有任何癥狀,但社區還是密切關注著她的情況。
隨著四類人員應收盡收工作的推進,社區醫生感受到最大的變化就是工作壓力小了不少。
武漢市武昌區糧道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 劉勝榮接受采訪時表示:大排查的時候非常忙。入戶(排查)一天有90多戶,現在在醫院看發熱,在藥店買了止咳藥、退燒藥的,進行體溫、生命體征進行跟蹤,一天最多只有20戶。
武漢市武昌區糧道街胭脂路社區書記 羅德超告訴記者,轄區4個物業小區、4326戶全部完成了摸排,目前已經做到了應收盡收,而且連續兩天新冠肺炎患者零增長。現在他們和下沉干部一起,繼續嚴格執行封控措施,同時盡力為小區居民生活提供服務。
下沉干部 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 汪琦:今天早晨,這個小區有一對夫婦都是盲人,外面送過來的油、米他們不能下來取,我們這邊就派了一位同志把油和米送上去,送到他們家門口。
除了保障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在為期3天的集中拉網式大排查結束之后,武漢各社區還在緊抓病毒阻斷的重要窗口期,持續進行“回頭看”大排查。
武漢市江岸區永清街道沈陽社區黨委副書記 王銳端告訴記者:現在對“回頭看”的排查是有針對性的,一方面是對特殊人群、高齡老人,尤其是獨居、空巢的,一方面是對已在冊的發熱人員定點跟蹤、定點服務,還有之前確診在醫院已經治療康復,但是還需要居家隔離的,也會定點地跟蹤。一是將那些有所隱瞞的發熱的居民排查出來,二是為了讓居民加強警惕,盡量降低發熱率。
“回頭看”排查的同時,社區還會給殘疾人、低保戶、高齡獨居老人贈送愛心物資。
為確保疫情管控措施落到實處,又不影響居民的基本生活。湖北多地創新思路,為民所想,解決“宅”家居民的后顧之憂。
襄陽襄州:志愿者成立“跑腿團”
疫情防控期間,襄陽襄州的志愿者成立“跑腿團”,為居民做起了代辦員。得知隔離點的密切接觸者急需治療冠心病的藥品,“跑腿”志愿者周娟娟趕緊來到當地醫院開藥買藥。
襄陽市襄州區鐵四院社區黨支部書記 黃兆華告訴記者:居民們需要什么,社區會和物業一起,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
黃岡武穴:公交變身“流動超市”
在黃岡武穴,公交車被改裝成“流動超市”。每天按時按點,分赴城區各個社區,為居民送去新鮮平價的蔬菜和生活用品。
孝感漢川:黨員突擊隊充當“宅急送”
鄉鎮村組隔離后,孝感漢川市里潭鄉的黨員干部成立起“宅急送”團隊,村民有任何生活用品需求,都可以電話聯系各村組的“宅急送”,進行統一購買,送貨上門。
黃石:“12349”熱線呵護老年人
在疫情防控期間,黃石市鄂東醫養集團專門為老年群體開通12349熱線。老人撥打這個電話,可以在家獲得包括水、電、氣、醫、家政等在內的各種代購服務;老人遇到突發情況,按下手機上的SOS鍵,救援就能及時趕到。(徐嵬毅 宛宇 程德明 徐天睿 張龍 宋杰 李碧榮 襄陽臺 武穴臺 孝感臺 漢川臺 黃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