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醫學觀察點建設初期,他與工作人員連夜作戰;為了方便工作,他放棄假期選擇駐點辦公;觀察點啟用第一天,沒人敢送飯,他勇敢地走了進去;累的時候,顧不上吃飯,直接坐在椅子上睡著了;每天要走2萬多步,幫忙搬運物資、巡視保安崗亭、消毒場站……20多天來,他做了太多“瘋狂”事。
他,就是泉州南安市集中醫學觀察點負責人黃東良。黃東良是南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一個有著15年工作經驗的干部,也是這次南安市集中醫學觀察點的“大管家”。10多平方米的簡易活動房、小小的辦公桌、沒有靠背的紅塑料椅……便是黃東良駐點辦公的地方。疫情開始以來,他已經二十多天沒有回過家了。
1月22日,全市防控工作會召開,作為市政府辦對應服務衛健系統的副主任,黃東良“臨危受命”,負責集中醫學觀察點的選址、修繕、入駐、管理等工作。
“當天,我立刻會同市衛健局主要負責人實地踏勘,上報市委、市政府確定選址。”黃東良介紹道,選址的建筑早就廢棄,一時間啟用并非易事。房屋蛛網塵埃、垃圾滿地、門窗缺損、水管爆裂、電力故障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
“我們要與時間賽跑,挑戰不可能。”黃東良第一時間會同相關單位落實裝修、生活用品采購、工作組組建,制定健康管理、疾控消殺、環境保潔、安全保衛、后勤保障、值班值守等各項工作制度。
1月23日-24日,工人陸續到位,對建筑進行全面清洗、維護;25日,組織工人進行全面的水電維修;26日上午,配齊首期1、2號建筑生活用品,集中醫學觀察點一期120個房間完成通水通電,正式啟用。26日晚上,首批37名特殊“客人”順利入住。
這個集中醫學觀察點從選址到正式啟用,僅用了三天半時間。每個房間均配齊床上用品、洗漱用品、電視、無線WiFi、熱水器、取暖器等,讓隔離房多了些溫馨。據了解,截至2月16日,先后有271人在這里接受集中醫學觀察,189人解除集中醫學觀察。
“飯菜太咸、太油了。”“為什么不讓我和家人住在一起?”“我又沒發熱,為什么不能出來走廊和別人聊天?”……隔離點建成啟用后,黃東良每天都要處理大大小小的“疑難雜癥”。
“接受醫學觀察的對象有一家老小、有夫妻、有小孩,甚至有高血壓、心臟病患者,而且口味、需求不一。”黃東良雖然嘴上說著“費勁、折騰”,可他還是建立了交流群,及時傾聽留觀者的需求,變成了跑腿員、代購員、調解員、巡視員。
一天晚上,一名留觀女士因和家人發生口角,情緒波動厲害,連手機都關機了。黃東良知道后,立即穿上工作服、戴好口罩,與工作人員進入觀察點,做其思想工作。“實在放不下心,我聯系了與她關系較好的堂嫂來開導她。”黃東良說。
那天晚上,他和安保人員留在現場,一夜未合眼。“身處密閉的環境,要憂心健康,又要背負壓力,心情肯定是恐慌的。艱難時刻,更應該讓被隔離者感受到溫暖。”黃東良說。
而閑下來時,黃東良習慣性地打開手機,第一時間不是跟家人打電話,而是時不時查看工作群里有沒有新的消息。一條條平常的消息互動,將溫暖傳遞到每一位留觀者的心里。“大家有什么事情,均可在群內反映,今天外出統一采購,有什么需要購買的用品,可以在10點半前告訴我。”
在黃東良和同事們的嚴格把關、溫情守護下,189名醫學觀察人員分批解除隔離。而最讓黃東良感動的,就是臨別一刻的一聲聲謝謝。“這是對這份工作最大的安慰。”
“希望疫情解除的那一天,能快點再快點到來。等到那一天,我們就能摘下口罩,在陽光下毫無顧慮地見面,陪家人好好吃頓飯。”這是黃東良目前唯一的念想。(通訊員:陳瑞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