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歷史上每輪券商股大行情如何演繹?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影響券商行業的因素
板塊上漲驅動因素:券商行業ROE波動較大(牛市中ROE可達20%以上,熊市僅不到5%),相比于長期確定性的收益來說,更多地是短期的交易性機會。從2005年以來,券商板塊5次大漲主要受到市場周期(流動性寬松)與政策周期的共同作用。
市場周期:主要來自流動性釋放,利好資本市場表現,券商經紀、自營等高β業務直接受益,帶動券商盈利改善,驅動股價上漲(06-07年略有不同,雖然流動性收緊,但宏觀經濟持續高增長驅動牛市行情);關注逆周期調節等寬松政策。一般情況下,當宏觀經濟有持續下行壓力時,后續監管可能配合流動性方面的放松以刺激經濟表現,如降息、降準等,對股市有一定利好,券商板塊率先受益。
金融政策周期:直接影響資本市場的投融資環境,進而影響券商業務開展,最終表現到券商股價上。
政策環境:新增業務牌照,或對某塊現有業務進行擴容。如2012年證監會召開創新業務大會,兩融和資管業務蓬勃發展。
每輪券商股大行情如何演繹?
每輪券商上漲有兩種類型的標的,部分小市值標的(或有一定概念屬性)受到資金炒作的青睞,但我們梳理下來,每個階段對應的基本面龍頭也可獲得相對于板塊的超額收益。因此,在市場或政策環境變化時,根據券商基本面來尋找對應龍頭,仍具有一定的投資意義。
歷史上券商板塊出現較大行情時,漲幅居前的龍頭個股一般呈現兩個特征。
小市值交易品種:彈性較大+與部分「題材」相關,受到資金的關注,如14-15年的西部證券(高轉送10送10)和18-19年的中信建投(科創板推進,投行業務能力突出)。
基本面邏輯下的業務龍頭:對應每個階段下的業務特征,如14-15年的華泰證券(經紀和兩融市場份額擴張)和18-19年的東吳證券(估值低,股票質押風險逐步化解)。
圖:券商板塊歷次上漲的驅動因素與代表性標的情況
當前券商板塊行情的驅動因素——流動性寬松和政策利好
目前市場交投活躍,疫情對于券商板塊影響有限;當前券商板塊估值處于相對低位,考慮到無風險利率下行+流動性相對寬松+后續政策利好(逆周期調節加碼和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看好其后續表現。
1)流動性保持相對寬松:央行自資本市場開市以來,積極呵護流動性,采取差異化融資和信貸支持(低息再貸款+財政貼息降低)。2月7日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也再一次表示下次MLF、LPR利率大概率將下行。綜合考慮疫情帶來的潛在影響+經濟自身的下行壓力,逆周期宏觀調整有望持續加碼,預計上半年貨幣政策將延續寬松的基調。
2)「無風險利率」下行:一方面,監管通過降準、降低政策利率、規范存款競爭等方式降低銀行綜合負債成本;另一方面,LPR存量改革、類貨基嚴監管等政策持續出臺,引導「無風險利率」下降。有助于市場風險偏好提升,利好券商股表現。
3)疫情無礙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2.14證監會發布再融資新規正式稿,相比征求意見稿,部分細節仍有放松(如發行股份上限由發行前股本的20%上調至30% 等);整體來看,后續創業板注冊制改革、衍生品市場穩步發展、再融資和并購重組正式松綁,均利好券商行業整體發展。
關注以下三條主線
個股層面在業務篩選建議關注以下3條主線。
1)監管強調打造航母級券商,資本金實力雄厚+業務開展排名靠前的標的:
中信、國君、海通、華泰:凈資本規模位于行業前四,整體經營綜合實力較強,各項業務無短板。
2)股權融資大年(注冊制穩步推進、再融資和并購重組松綁等),投行業務優勢明顯:
中信建投:19年前三季度投行業務占比26%,上市券商中占比第1,收入規模排名第3;其凈資本規模在行業內排名在10名左右,但投行業務能力穩居行業前3。
3)市場交投活躍度提升,經紀、兩融相關業務有望獲得高彈性:
東方財富:高成長性互聯網券商,公募基金成功發行有利于開啟流量變現第三極;73億可轉債成功發行,資本金補充打開業務發展空間。
中國銀河:經紀業務收入占比30%,占比為上市券商中第5;融出資金占總資產比重18%,上市券商中第2。隨著市場交投活躍度提升,經紀和兩融有望獲得高彈性。
編輯/Jef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