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21日 08:52:57
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云居寺的老和尚出坡勞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當慈法師提供)
云居寺的老和尚出坡勞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當慈法師提供)
清晨,山間籠罩著大霧,空中飄著綿綿細雨,老和尚身著百衲衣,一邊掃地一邊念佛號,此時已將落葉掃的干干凈凈,一年四季他就是這樣默默的在做,一直身口意隨行,一心專念不離佛號,事事隨喜不掛礙。很多人不理解老和尚,現如今為何還是身著百衲衣?這么大年紀為何還親自干活?在我看來,老和尚這是不忘初心,不執外相,借假修真,一心勇猛精進的用功辦道,是常人所不能及的。老和尚雖沒有入過學堂,沒有學者般滿腹經綸,但有一顆清凈心,不染塵緣,不起雜念,一句佛號不離心,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為作佛事任勞任怨,無有分別,一心安住于道業。是一個真正腳踏實地的修行者,這位實實在在的實修者是當下我們要學習的榜樣。
吾雖遁入空門多年,遠不及這位苦行僧那般,淡定自如,隨心所安,隨緣所住。老和尚看上去自在逍遙,并非無所事事,實則腳踏實地將佛法融入到生活中修行,每天的生活非常自律,行住坐臥,表法如一。他總是早起于大眾,默默的把所有的活都做完,將佛法的真諦與生活相融合,多年來他一直如此,一心所往,從未改變。
今天介紹的這位苦行僧,便是云居寺年近古稀的老師父。他是一個孤兒,九歲那年,是云居寺的住持和尚把他收養留在寺院。一直到現在,老和尚日日夜夜,晨鐘暮鼓,安貧守道,精進修行,多年后因緣成熟,便赴廣東韶關南華禪寺授具足戒,受戒完自己便發愿“回寺院后持不捉金錢戒”。他就是這樣的一位普通且不平凡的老和尚,實乃人天師表也!
老和尚性情沉默寡言,很少與陌生人談論,也從不與人爭執輸贏。他常常慚愧自己不識字,鼓勵年輕人多讀經典,不忘佛陀的教誨,要依教奉行,常念眾生之苦。與老和尚一起生活已一年有余,教了我很多修行的方法,他也是我的善知識。有一晚,應邀老和尚一同到茶室吃茶,我們一邊品茗禪茶,一邊交流佛法實修道理。老和尚非常智慧,用最通俗的語言給我開示。生活中處處離不開修行,在生活實修,心中沒有雜念和執著,純粹做事。修一顆平常心,讓身心自在,這是一種定力,也是精進的恒心。從平常心里,觀照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人生何處不自在。我很認真地聆聽老和尚的開示,受益匪淺。
寺院過去條件非常簡陋,日常的做飯都是靠木頭燒火。老和尚每日不辭辛苦去山上拾枯木回來,再將木頭劈開堆好。這就是他日常的一部分,春夏秋冬從未間斷。有一天我念完佛正好路過,于是便想跟老和尚切磋一下這門功夫,本以為沒什么難度,一上手發現這門功夫不簡單,一根木頭我劈了半天都沒有劈開,讓我自嘆不如,實感慚愧,心中便更加欽佩這位老和尚的功夫。原來劈柴是他的一門絕活,寺院上下無人不知,今日若非親眼所見,真不敢相信。于是便迫不及待地向老和尚討教,老和尚非常歡喜,耐心地手把手教了我幾招,原來老和尚從九歲就開始學劈柴,最讓人隨喜贊嘆的便是一邊劈柴一邊佛號不斷,真是隨緣精進,功夫到家!修道之人不為求世間名利,而是以道為重,念念歸于道,否則與一個人沒有了靈魂(神識)有何異?老和尚就是這樣要求自己,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全力以赴、全心以赴。哪怕掃地、劈柴等等,劈柴就把它掃好,懂了劈柴也就懂得修道了。印光大師也說,心好就決定能跟佛菩薩的心相合;心如果不好,則跟佛菩薩的心不契合,感應上就不會“成交”。這些都是緣起的道理,心好再加上念佛,自然便與佛菩薩感應了。
這次的新冠疫情導致這么多眾生受苦,讓老和尚悲嘆人生苦集之諦,他每天都會在佛前虔誠祈愿災疫消除,國泰民安。同時感恩我們的祖國有黨和政府的領導,感恩醫護人員勇往赴一線救護,感恩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感恩世界友邦伸出的仁愛之手,感恩娑婆世界的每一位善良的眾生。老和尚總是如此,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的去做。他所想所做的都是為了眾生,這種“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的精神境界是每位修行者該學習和效仿的,這種精進專念、樸素節儉、無私奉獻的苦行僧不就是在世的菩薩嗎?
他就是這樣的一位苦行僧。
苦行僧(老和尚)法語:佛法從生活中修行,佛法從修行中實踐,不忘初心,直心佛道。
作者簡介:
當慈法師,福建省霞浦縣人。2005年7月至連江縣含光寺住持,禮上門下森恩師,2009畢業于河北省佛學院,隨后赴斯里蘭卡凱達尼亞大學留學,獲學士學位,期間跟隨南傳長老主修內觀禪。2016年歸國后,繼續求學,先后就讀于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馬來西亞大馬佛教大學,并獲得馬來西亞大馬佛教大學碩士學位。2017年任職于河南中原大佛監院,2018年7月,接法于本性大和尚座下,為臨濟宗法脈第四十三代傳人,2018年立秋至今常住于山堂云居禪寺。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