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零壹
《法證先鋒4》來了,但港劇仍然看不到突破性的話題之作。反而是臺劇以《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兩部爆款完成出圈,讓內地觀眾對臺劇刮目相看。而港劇,這個“曾經闊過的大佬”還能復興嗎?
臺劇已經破圈
港劇還在停步不前?
2月17日,《法證先鋒》系列最新作《法證先鋒4》終于上線了視頻平臺,首日首集放出后豆瓣迅速開分,目前7.3分的豆瓣評分為法證先鋒全系列最低。除了TVB和法證先鋒系列的忠粉自發推薦,也并沒有看到自身內容上有成為爆款的潛力。
2019年底至今,網絡劇中的最大黑馬無疑是《想見你》這部令人“上頭”的臺灣劇(以下簡稱臺劇)。看到下面的歌詞,很難腦子里不響起洗腦的旋律:“所以暫時將你眼睛閉了起來”……
《想見你》劇照《想見你》的爆紅軌跡從一開始關于質量肯定的“豆瓣9分神劇”,到題材上“偶像劇X穿越”的燒腦討論,再到配樂伍佰[微博]《last dance》的洗腦走紅,場外大結局的盜版泄露事件……《想見你》在播放期間基本在各個層面都達成了走紅出圈,還頻頻登上微博熱搜,占領朋友圈,達到了“你不看也逃不過看到討論”的火爆程度。
《想見你》用想象力十足的穿越劇情、張力十足情感豐富的演員表現、貼切而上頭的音樂等種種優點征服了內地觀眾。而此前,臺劇已經因為《我們與惡的距離》走紅過了一次。
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有著日韓美劇精品的“現實氣質”經由悲傷的故事展露無遺,觀眾備受前所未有的震撼,突然發現除了偶像劇,臺劇原來還可以拍出這樣特別的作品。《我們與惡的距離》最后以9.5分的評分,成為豆瓣2019榜單中評分最高的華語電視劇集,成為談論2019年華語劇時無法忽略的一部作品。
《想見你》和《我們與惡的距離》這種程度的影響力,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港劇身上了。港劇并非沒有口碑佳作——2019年的《白色強人》和《金宵大廈》都在港劇愛好者群體中受到好評,但更多的普通內地觀眾卻很少聽說過這些作品,知名度不高。
而港劇傳統強勢的警匪題材劇如《使徒行者2》《飛虎之潛行極戰》等則是新意不足,情懷有余,也沒有出現真正的爆款。有人形容這些香港警匪劇就像快餐連鎖——你知道有炸雞可樂有薯條,味道也不會差別太大,但也僅此而已了。
這樣看來,港劇和臺劇的走向,似乎在這兩年出現了明顯的差別。
“沒內味”和“怎么還是內味”
港劇變與不變的兩難
作為TVB警匪探案劇的代表作,《法證先鋒》系列在港劇圈中具有相當高的地位,歐陽震華[微博]主演的前兩部被視為絕對的經典,也是現在許多觀劇群體的童年記憶。
《法證先鋒4》同樣由前三部的導演、TVB著名電視監制梅小青來擔當重任,但演員陣容則大幅換新,既不是前兩部的歐陽震華、林文龍[微博],也不是《法證先鋒3》的黎耀祥[微博]、張可頤[微博]、吳卓羲[微博],而是由黃浩然、陳煒[微博]、譚俊彥[微博]、李施嬅、湯洛雯[微博]等擔當主演。值得一提的是,與許志安[微博]傳出出軌丑聞的黃心穎[微博]此前也是主角之一,事發換角成湯洛雯進行了重拍。
《法證先鋒4》劇照演員陣容來說,《法證先鋒4》顯然從知名度和演員的演技受認可程度上遠不及前三部,黃浩然、譚俊彥的組合并沒有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是第一個案件中客串配角的米雪[微博]和謝賢成為話題討論的中心。
而《法證先鋒》系列的重頭戲——破案,表現形式也在《法證先鋒4》中有了較大變化。這部新作中雖然也有著取證的種種細節,但具體過程被各種科技感十足的電子設備擠滿。現場經過3D掃描,警員們一手一個平板電腦指指點點,房間正中一個桌面大屏,整體造型仿佛科幻電影中宇宙飛船的指揮艙,顯然在布景等設計上經過了全面升級。
所以部分觀眾的吐槽聲音之一是:“沒了內味”。但也還有看似矛盾的另一種聲音是:“怎么還是那個味”?同樣熟悉的國語配音、仍是熟悉的那批TVB演員、仍是招牌式的出場方式和配樂、警員們快速分析的探案劇情……差不多的演員、差不多的劇情、差不多的配音、似乎只有升級過的服化道、布景水平,比當年衣服似乎都只有幾套、背景全是假山的TVB劇強一些。
在觀眾的兩種反應背后,其實也意味著TVB和港劇的“困境”——屬于自己的市場似乎在變得越來越小,是止步不前自我消耗,還是去試圖找到新的資本和市場,創造出路?
從近年來港劇在內地收獲的評價來看,觀眾對于新時代逐漸落寞的港劇,態度是兼有懷念與質疑的——懷念無需多說,曾經港劇的輝煌如日中天,尤以種類繁多的古裝劇、職業劇受到內地觀眾喜愛,如《金枝欲孽》、《宮心計》、《尋秦記》、《妙手仁心》、《法證先鋒》、《溏心風暴》和《創世紀》等。“做人吶,最重要的是開心”、“餓不餓,煮碗面給你吃”等一看就仿佛聽到臺詞的配音,也成為觀眾深刻的記憶,如今許多內地港劇受眾大都有這種情懷。
著名的“TVB體”臺詞
而質疑在于,港劇在今天似乎仍然以這種“TVB風”為主,似乎仍然沒有突破的趨勢。上一部《法證先鋒3》播出于2011年,幾乎隔了整整一個時代,這樣時隔多年的知名系列續集并也不是個例,如1999年、2000年的地產商業劇《創世紀》成就一代經典,2016年又再度由郭晉安[微博]主演《再創世紀》,同樣未能接近前作的影響力。
面對越來越豐富和貼近新一代群體的的內地影視內容競爭,港劇的落寞與香港電影的衰落軌跡相似,明面上能看到的演員等人才青黃不接,細思背后原因顯然是香港經濟與內地發展的起落差距,這種大趨勢的變化顯然是不可阻擋的。
外部合作成主流
港劇要從大膽創新破題?
其實看制作方的資料,《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的相同點在于都是由海外知名媒體公司合作出品的——《我們與惡的距離》由HBO亞洲和臺灣公視出品,《想見你》則是由福斯傳媒集團以及三鳳制作公司共同制作出品。
HBO、福斯傳媒集團帶給臺灣制作團隊的不僅有更充足的制作資金,顯然也有劇集制作上的經驗。從更根本的商業思維考慮, HBO、福斯傳媒聯合內容制作者推出原汁原味的本土化內容,其目的也在于豐富自身流媒體和電視臺的內容資源。
福斯在《想見你》之前,其實已經出品過港劇班底的《東方華爾街》《心冤》等華語劇集,放在國內視頻網站與自己的FOX+上播放。《東方華爾街》出現時一度口碑極佳,精品迷你劇的形式加上近似電影的拍攝制作水準,還是有讓觀眾耳目一新的。但一周一集的更新頻率加上感情戲的模糊、商業細節上的不夠完美還是拖累了后期的整體評價,并且限于題材和5集的迷你劇小體量,《東方華爾街》也很難引起全社會的傳播熱度。至于《心冤》在內地則以刪減版出現,最后遭遇口碑和播放熱度的雙重滑鐵盧。
福斯出品的華語劇集《東方華爾街》《想見你》和《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內地觀眾群體中的影響力,也很難用單一思維去解讀。但至少,更具現實社會討論潛力的題材、更充足的制作資金和更廣的目標市場、更自由發揮的創作者、未必眼熟卻更合適的演員,都能算是這兩部作品成功的原因。
至于港劇的發展或許也不能混為一談——TVB是港劇的代表,但不等于港劇的全部。對TVB而言,它有著自己的傳統積累和既定受眾,在市場前景受限的環境下把主要精力放在生產出“連鎖店式”的標準作品也在情理之中。目前TVB的新發力點在于與內地視頻平臺合作開發,面臨的主要挑戰在于如何在TVB情懷之外吸引新的觀眾群。
而更廣闊意義上的港劇,大概也只能投身HBO、FOX、Netflix等國際流媒體大廠或是愛騰優們的懷抱,以取得資金和渠道上的支持來打造更高水平的“新港劇”內容。如果這樣的話,像《想見你》和《我們與惡的距離》這樣更大膽、更真誠脫離套路的創作思路,應該才是“新港劇”的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