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爆款基金有多少真貨?大咖為你揭秘爆款基金背后的“坑”
爆款基金要不要搶?明星基金經理要不要追?排除營銷因素,買產品到底應該怎么挑?新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平安證券基金研究總監(jiān)賈志、天相投顧高級基金研究員楊佳星。
近期基金業(yè)爆款頻頻,陳一峰的安信價值回報混合2月20日發(fā)行,陳光明的睿遠吸金打破認購記錄,交銀施羅德瑞思三年封閉運作混合基金等多只明星基金一日售罄。一位基民對記者描述成“買爆款就像汽車搖號”,可見火爆。
爆款基金要不要搶?明星基金經理要不要追?排除營銷因素,買產品到底應該怎么挑?新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平安證券基金研究總監(jiān)賈志、天相投顧高級基金研究員楊佳星。
怎么看爆款基金?胡立峰:每年都會有爆款,不排除再過幾個月基金銷售走向另一個極端,就是怎么營銷都賣不出去。實際上去年一段時間就曾經歷銷售困境,我覺得未來火爆和低潮會反復交替出現。歷史數據也表明,銷售低潮期認購的基金,往往都會取得較好長期回報。楊佳星:爆款常態(tài)化是基金市場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時的正?,F象,隨著基金投資者投資經驗的愈來愈豐富,各類投教、投顧的日益增加,優(yōu)秀的管理人、基金經理會得到市場更多的關注,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虹吸效應。特別是在當今的國內基金公司,優(yōu)秀的基金經理是市場較為稀缺的資源,受限于策略容量,優(yōu)秀基金經理所能管理的規(guī)模也是有限的,這也就導致了如今爆款遭遇瘋搶的現象。賈志:應該理性看待這種單只基金熱銷現象。爆款產品形成因素是什么?胡立峰:爆款的產生,我認為是互聯(lián)網營銷深化的一種體現?,F在大家只能宅在家里,通過互聯(lián)網很容易產生聚集效應,但問題在于投資不能湊熱鬧、搞扎堆。在這里我也呼吁養(yǎng)老金“第三支柱”盡快推出,也就是每個公民都有一個類似于社保的個人商業(yè)養(yǎng)老賬戶,公民可以在賬戶里買基金,同時通過稅優(yōu)調節(jié)等手段鼓勵定投,限制沖動投資。楊佳星:爆款基金的實現也絕非一日之功,像興全、交銀、睿遠等公司的明星經理之所以頻出爆款,都源自于多年的積累,真正做到超越市場,為投資人創(chuàng)造收益。另外,爆款基金在“人和”以外,也同樣需要“天時”。如今,投資人越來越認可價值投資的理念,而A股在當下正處于較為低估的區(qū)間,伴隨著政策方面的利好頻傳,爆款基金的頻繁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賈志:爆款實際指的的是消費品,基金類的投資產品不該用爆款形容!此類熱銷產品,最重要的還是基金代銷渠道的積極推薦,包括給投資者供不應求的預期!其次,是基金管理人得到了基金代銷渠道的認可。爆款基金要不要搶?胡立峰:歷史數據表明哄搶所謂“爆款”基金并不能取得理想的回報,很多爆款基金甚至沒有達到同類型基金平均業(yè)績。同時,基金投資是一種長期投資行為,我建議大家堅持定投的方式,很多哄搶的爆款基金甚至還沒建倉,有什么好哄搶的呢?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有組合投資理念,不主張一只基金投很大的金額,同類型基金起碼分散投資三只基金,目前市場有約6000只基金,數量和種類足夠多。同時,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是贖老買新,但頻繁進出并不可取。從過去20年的情況來看,新發(fā)行基金并沒有給基金業(yè)帶來多少增量資金。基金不同于新股,手續(xù)費比較貴,短線操作得不償失。
楊佳星:判斷爆款基金是否值得投資,主要從幾點來看:1、該基金的風險特征是否符合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2、基金經理以及基金公司的整體投研水平是否領先于市場平均水準;3、基金經理過往管理過的基金中是否做到知行合一,沒有出現風格漂移的情況;4、當前市場、行業(yè)的估值水平是否處于低位。投資者在爆款基金選擇上應做足功課,切勿跟風。賈志:其實,任何基金都不需要搶!公募基金目前有6000多只產品,產品線豐富;公募基金不會做收益承諾,投資者的每一次投資都要綜合考慮風險與收益的關系。明星基金經理要不要追?胡立峰:就算要挑明星基金經理,也要在同類型基金中挑三只基金或三位基金經理,一定不要“押寶”。多年歷史數據表明,沖動、盲目、跟風的投資行為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鸸芾砉疽捕挤浅G宄@一點,因此這次爆款基金,都對每只基金規(guī)模做限額。楊佳星:我認為明星基金經理只是基金質量的影響因素之一,多數基金經理在管理產品時需要依托于基金公司的整體投研體系和研究成果,所以基金公司整體投研實力同樣重要。同時一只基金是否會長期由該明星基金經理管理也存在未知性,所以過多追逐明星基金經理是不太理性的,應綜合考量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等因素。賈志:公募基金最大的優(yōu)勢是給投資者提供了豐富的資產配置工具,投資者應該重點關注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承受意愿,關注投資股債平衡,關注有效分散風險!基金產品優(yōu)選和基金經理優(yōu)選是投資者需要持續(xù)做的工作,不能神化某個基金經理,需要理性投資新京報記者 張姝欣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薛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