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來武漢第23天,遼寧省丹東市中心醫院護士李慶松迎來了自己29歲的生日。
《長江日報》和央廣網分別報道了李慶松這個特別意義的生日。
央廣網沈陽2月17日(記者郭威)遼寧省丹東市中心醫院的護士李慶松已經到武漢蔡甸區江北協和醫院支援23天了,今天是他的生日,可是過了零點他又要開始進病區工作。他用視頻記錄下了此時的心情,他告訴我們,雖然這個生日沒有蛋糕禮物,但是卻很難忘、很有紀念意義。
李慶松的視頻日記:“2020年1月17日,晴。我是遼寧省丹東市中心醫院一名護士,我叫李慶松。今天是我來到武漢蔡甸區江北協和醫院支援的第23天,也是我投入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第22天,今天是我的生日。在武漢這段期間,這邊也是偏甜偏辣,有些不適。特別想念家鄉的蘸醬菜、酸湯子、山野菜、大蔥這些東西。但是為了有免疫力,我盡量多吃,因為我的任務還沒有完成。今晚零點又要開始工作了。現在穿著防護服工作也逐漸適應了。病房里的患者都是重癥的,患者的一些護理都是需要我們來完成的,比如打營養餐、喂藥、下尿管、倒尿、擦大便等等。對于俯臥位的患者,通常是需要4到5個人來完成,這一套下來護目鏡上面的霧已經遮住了咱們的視線,只有等霧氣凝成水珠落下去才能看見。話不多說,咱們干就完了。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17日訊來武漢第二十三天,遼寧省丹東市中心醫院護士李慶松迎來了自己29歲的生日。“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生日過得很簡單,入住酒店給我送來了一碗長壽面,還有親人和同事的祝愿,很難忘也很暖心。”
大年初二那天,李慶松匆匆收拾行囊,告別家人,便和同事們一起直飛武漢,來到他們對口援助的蔡甸區人民醫院重癥病房。每天上班進入病房后,李慶松就幾乎不出來了,8個多小時的時間里一直守護在病人床邊,給病人打針、換藥,每兩個小時給他們翻一次身。病人不能自己吃飯,需要李慶松為他們鼻飼或通過胃管輸送營養。
李慶松所在的病房住有12名病人,他和同事分工,每人負責照看兩位病人。作為男護士,李慶松照看的病人體型大一些,其中一位病人按照醫囑只能俯臥位趴在床上,每次給他翻身的時候,需要整個病房的護士們一起幫忙,一人護著病人頭部,其他人則扶著病人身體,小心翼翼地為病人翻身。
醫護人員們身上套著防護服,在病房一待就是一整天,身體裹在防護服里非常悶熱,再加上要持續不停地活動,身上汗水直流,對于醫護人員來說,這既考驗技術也考驗體力。“病人們一刻都離不開我們,所以我們不可能有時間離開病房,每天中午都沒有吃飯,這樣也是為了節省防護物資。”
李慶松從事醫護工作6年,這是他第一次來武漢,身處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危重病人命懸一線,這讓李慶松感到心里沉甸甸的。來武漢23天,他沒有休息過一天,他甚至也沒有想過疫情結束后逛一逛這座陌生的城市,他每天都在心里祈盼,希望疫情早日結束,讓更多的患者康復出院。
來源/央廣網 長江日報
記者/田治華 視頻剪輯
責任編輯/王強 視覺/于蕾 編審/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