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16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小湯山醫院改造工程啟動以來,近5000名施工人員從農歷除夕至今,每天24小時輪班連續施工,病房區裝修基本完成進入開荒保潔階段。這是此間媒體16日報道的。
2003年4月,北京為有效控制“非典”疫情,經過7天7夜施工,小湯山“非典”醫院如期竣工,可容納1000張病床。
圖為火神山醫院。 中新社發 王高 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重災區湖北武漢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加緊建設兩座“小湯山醫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共計新增床位2600張。如今,火神山醫院首批治愈患者已出院,雷神山醫院已收治約500名患者。
不僅在湖北武漢,湖北黃岡的“小湯山醫院”——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1月28日晚緊急啟用,提供1000多張床位。如今,黃岡決定再改造兩所“小湯山醫院”,共新增床位約500余張。其中,黃岡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區預計2月16日收治病人,黃岡市傳染病醫院預計2月18日具備收治病人條件。
湖北之外,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建設的吉林版“小湯山醫院”——吉林傳染病醫院2月15日揭牌。廣東中山版“小湯山醫院”——中山市第二人民醫院臨時防疫病區(應急救治醫院)一、二期工程于2月15日完工。廣西版“小湯山醫院”——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邕武醫院啟用在即。上海版“小湯山醫院”——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已通電。鄭州版“小湯山醫院”——鄭州岐伯山醫院預計2月16日收治患者。深圳版“小湯山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二期工程正日夜搶建,預計項目建成后可增加1000個床位……
“組建小湯山‘非典’醫院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又是非常有效的措施。”2003年“非典”期間擔任北京小湯山“非典”醫院院長的張雁靈多年后如是說。
這也是中國各地在當前疫情下相繼建設“小湯山醫院”的原因。
截至2月15日24時,中國據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累計確診病例68500例,現有確診病例57416例,現有疑似病例8228例。不過,可喜的是,2月15日,除湖北外其他省份新增確診病例166例,已是連續12天下降。
戰“疫”形式依然嚴峻,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是當前防控工作的突出任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中指出,發病率高的地區,有條件的可以采取“小湯山”模式加強救治工作力度。
正如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所言,“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目前,“小湯山醫院”模式在中國各地陸續落地,不僅解決床位難題,更可實現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做到應收盡收,從而進一步防止疫情蔓延。
那么,當中國其他省份的“小湯山醫院”加緊建設或開始收治病人的時候,北京小湯山醫院的改建工程進展如何?
據介紹,1月23日,農歷臘月二十九,近5000名建設者們進駐現場開始修繕改造。
工程包括固定病房樓、臨時病房區和后勤保障區等,預計總床位數超千張。其中新建工程分為病房、餐廳、鍋爐房、醫技樓、ICU等施工區域;新建病區病房為箱式房搭建而成,呈三層五排魚骨狀結構,由走廊與圍廊連接。
工程預計2月中旬完工。根據此間媒體報道,目前病房區裝修基本完成進入開荒保潔階段,后勤保障區也進入設備安裝階段。
除了北京小湯山醫院,北京市還啟動了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院北京地壇醫院和北京佑安醫院等的改造工程,統籌兼顧戰略儲備和防控應急需要。
資料顯示,2003年緊急建成的北京小湯山“非典”醫院,基本以物理隔離為主進行防護,醫務人員區域、病人區域、后勤保障區域均嚴格區分開,兩個月內,收治680名“非典”病人,最終有672人康復出院,死亡僅8例,病死率不到1.2%,為世界最低。參與治療和護理的1383名醫護人員無一人被感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