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僅有好手機是不夠的:一味對標華為的小米忽略了什么? 來源: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孫永杰
日前,小米舉辦了一場特殊的發布會,發布了一款特殊的產品小米10系列手機。之所以特殊,按照小米CEO雷軍的話說,小米10系列是小米集10年大成的夢幻之作,從戰略上,是小米10年承上啟下,對標華為,進軍高端智能手機的開始。
從會后的各方評論看,小米10系列確實是反響不錯的手機。盡管如此,小米10系真的可以順利開啟對標華為的高端之路嗎?
產品:通用化組件難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創新之中有噱頭
由于手機是極具個性化的產品,所謂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所以我們以往很少就產品本身發表評論。不過鑒于小米10系列予小米的重要意義,我們在此也做些簡單的分析和點評,只不過我們盡量將其置身于整個智能手機產業中,并站在用戶最容易理解的邏輯上予以論述。
有關小米10系列的介紹,相信媒體已經有很多的報道,我們這里不再詳述,只是利用小米官方放出的某些典型亮點(包括線上發布會上雷軍刻意強調和突出的)來看看小米10系列手機在產業中的真實地位和表現。
首先咱們看看手機的性能。雷軍在線上發布會上以“性能怪獸”來形容小米10系列。當然,這之中,高通驍龍865、LPDDR5內存加UFS3.0閃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被雷軍反復提及。
其實針對上述這些,只要稍微觀察就會發現,它們都是手機廠商的通用性組件和標準,而事實是,OPPO的Find X2、vivo的iQOO 3 5G、realme X50 Pro、一加8系列等一眾旗艦手機即將發布,其中高通驍龍865、LPDDR5內存加UFS3.0閃存幾乎全部是標配。
值得一提的是,據稱,iQOO 3 5G全系還將搭載業界首發的UFS 3.1高速閃存。
提及UFS 3.1高速閃存,根據知名科技博主 @數碼閑聊站此前公布的測試數據,UFS 3.0閃存的最高順序寫入速率為500MB/s左右,而新一代的UFS 3.1高速閃存的順序寫入速率卻達到了700MB/s左右,順序讀取速率更是高達1800MB/s左右。而在AndroBench軟件測試中,UFS3.1表現出連續讀取速度1772.65MB / s,隨機讀取速度286.03MB / s的性能,比UFS3.0的順序讀取速度提升了137.2%,隨機讀取速度提升了99.8%。
由此看,小米10系列所謂“性能怪獸”的優勢將很快被抹平,甚至被超越。
實際上,從過往看,小米手機在性能表現上從來不是最強的。以安兔兔對于Andoid手機性能評測(主要考量處理器、內存等的配置和調優能力)為例,在去年12月,Android旗艦機性能排行中,小米9 Pro 5G版僅排在第10位,排名墊底;Android中端手機性能排行中,雖然小米(包括Redmi)有三款機型進入前10榜單,但也僅位于6、7、8的位置,屬于中下游水平。
接下來我們再看拍照,這一用戶在意的功能。在小米10系列官方宣傳的亮點中,搭載108MP CMOS的小米10系列(小米10 Pro)),不僅登上了DxOMark拍照、視頻和總分的榜首,還以一組俯瞰拍地球的清晰照片引發了業內的強烈關注,并以此證明小米10系列手機是目前全球最好的拍照手機。
同樣是稍加觀察就會發現,在剛剛發布不久的在三星S20系列中,S20 Ultra在拍照功能中也采用了108MP CMOS,而且是三星最新發布新一代1.08億像素圖像傳感器,ISOCELL Bright HM1。
相較于小米10系列采用的ISOCELL Bright HMX,其最大的變化就是從四像素合一 (Tetracell) 升級到九像素合一 (Nonacell),雖然單位像素尺寸仍舊是0.8μm,但合成像素從1.6μm升級為2.4μm,進光量更是能夠達到后者的2倍以上,可在弱光條件下提供更明亮的圖像,綜合表現上,明顯優于小米10系列的ISOCELL Bright HMX。不知如果三星也用S20 Ultra俯瞰拍攝地球的話,是否會優于小米10系列的表現?
我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那三星為何不為呢?
這里咱們看看小米為了讓小米10俯瞰拍地球做了什么。據雷軍在小米10線上發布會介紹,“把小米10 Pro送上天”的“操作”名為小米10相機系統“太空計劃”,共耗時168天,攻克343項課題。
我們不清楚小米10俯瞰拍地球具體的操作過程,其中是否有其他輔件的協助,不過從雷軍的介紹,可以推斷小米確實投入了相當的資源。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小米如此投入到幾乎地球上100%的手機用戶使用不到的場景和體驗,價值何在?而如果小米將這些投入到用戶“看得見摸得著”的場景中,又會是怎樣的結果?是否更有價值和意義?總之,小米這般俯瞰拍地球的操作,噱頭味十足。而這解釋了三星明明可為,卻不為之的原因。
除了上述典型的手機性能和拍照外,在小米官宣的諸如90Hz屏幕刷新率的所謂創新領先上也不禁推敲。先不說剛剛發布的三星S20系列已經實現了120Hz的屏幕刷新率,國內諸如OV、一加等即將到來的旗艦機均會有120Hz的屏幕刷新率,而努比亞甚至會發布144Hz屏幕刷新率的紅魔5G游戲手機。
雖然小米10系列不失為好手機,但由于通用性組件所限,如何實現差異化優勢對于小米能否順利進入高端市場是相當艱巨的挑戰。
價格:對標華為無果,進軍高端生不逢時或缺乏審時度勢
既然是對標華為,進軍高端市場,自然在價格上要有明確的體現。為此,小米10系列手機的起始價鎖定在了3999元,這個價格已經與小米10系列線上發布會上雷軍屢屢對標的華為Mate30系列的起始價相同,而且是小米系列手機歷年來的最高起始價。
盡管雷軍在線上發布會上稱,小米10系列的定價已經是“交朋友”的價格,但業內(包括我們)還是不免有些疑惑和擔心。
眾所周知,自去年小米和Redmi各自獨立后,小米就已經開始有意對標華為了。例如在去年這個時候小米9發布時,雷軍就以華為的Mate20系列作為對標對象,稱他拿華為的旗艦手機學習了一下,結果感到信心大增,通過現場手機配置比較之后,認為Mate20和小米9差距太遠,還是不比了。
此外,雷軍還吐槽華為Mate 20主攝采用的是1200萬像素,并非Mate 20 Pro的4000萬主攝,“我舉報它不是4000萬像素的啊,有第三方評分嗎?沒有!小米9全系都是世界第三的相機,全部是4800萬索尼的攝像頭。”
從這些細節我們不難看到,雷軍在去年小米9發布會上對標Mate20系列,與今年小米10線上發布會上對標Mate30系列的套路如出一轍。盡管如此,去年小米9的起始價為2999元,與Mate20系列4499元的起始價相比,還是足足差了1500元左右。結果如何呢?
截至到去年9月Mate20接近一年的產品上市周期,其銷量為1600萬部,相比之下,小米9在發布9個月后即宣布下架,總銷量樂觀地估計在百萬部級,成為小米史上最短命的旗艦機。
所謂前車之鑒。僅時隔一年之后,小米10系列與小米9相比,竟然提價1000元,起始價與Mate30系列起始價已經等價齊觀,這究竟是自信還是冒進?
更為重要的是,由于今年年初中國爆發的疫情“黑天鵝”,各方統計機構紛紛大幅下調了中國和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例如此前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保持樂觀的Counterpoint Research,就已更新了其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1Q20預測,與之前的計算相比,總出貨量估計下降了近30%。
對此,盡管雷軍也承認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會大幅下滑,但第二、三季度將會報復性反彈。我們在此希望雷軍的樂觀變成現實。不過,還是有相關機構做了不樂觀的預測。
例如供應鏈權威媒體DIGITIMES的預測,一種情況是,疫情在2020年6月結束,屆時,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為預計的70%,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為預計的80%;另外一種情況是,疫情在2020年12月結束,屆時,中國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僅為預計的40%,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僅為預計的60%。
不管是哪種情況,中國及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較往年大幅下滑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其實,早在今年中國疫情“黑天鵝”發生之前的1月,來自供應鏈的消息稱,華為、OPPO等手機廠商都追加了4G手機的訂單,而且訂單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機型。對此,產業鏈表示,這種情況要持續在今年全年,雖然下半年廠商的精力是放在5G中端手機上,但真正走量的還是這些更為便宜的4G手機。
由此看來,即便是沒有突發的疫情“黑天鵝”,今年手機廠商出貨壓力就已經很大,現在加上這個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力保銷量務必成為廠商的重中之重,而鑒于疫情所導致的用戶購買力的下降和需求,價格將是力保出貨量的根本。
所謂人算不如天算。我們不知道小米10系列的價格制定是在疫情爆發前,還是爆發后,如果是爆發前,小米進軍高端市場可謂是生不逢時,如果是之后,小米就是缺乏審時度勢。但不管是哪種情形,小米手機以3999元價格開啟的高端之路從一開始就充滿了不確定性。
市場:對標華為無果,小米的核心市場和對手在哪里?
提及市場,以去年小米和Redmi品牌的各自獨立作為標志,小米正式將華為(包括榮耀)作為對標目標。不過一年下來,小米在中國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不增反降。據Canalys公司的統計,小米去年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暴跌21%,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排名前5中,與蘋果并列成為最大跌幅廠商。那么究竟是什么導致小米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大幅下滑?
其實早去年年初,小米9發布后,vivo子品牌IQOO就發布價格僅為2998元的iQOO手機,僅比小米9便宜1元的起始價,挑戰小米的意味相當明顯。與此同時,OPPO的子品牌Reno也發布了起始價與小米9同價的Reno新機,并不斷利用社交媒體懟小米9。
由此看,盡管小米竭力對標華為,但從實際的產品(配置及價格),OV系才是真正對小米構成威脅的對手。
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小米手機海外核心市場的印度。據Canalys的統計,去年小米雖然在印度市場依然保持了出貨量第一的位置,但同比增長僅為5%。而排名第三和第四的vivo與OPPO則分別同比增長了72%和44%,進而導致小米在印度的整體市場份額下跌了一個百分點。
此外,根據閃信息綜合統計顯示,在過去的2019年,按價位段區分的各主流手機品牌出貨量中,小米、OV在價格區間為100—200美元的低端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均占據了各自整體出貨量的50%左右,其中小米為50%;OPPO為49%;vivo為56%。而在價格區間為600—800美元的高端及以上市場,小米與華為的差距巨大,反而與OV更加接近。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了OV與小米在市場競爭和主流產品定位的高度重合,是更加直面的對手。
所以不管小米如何醉心于對標華為,OV都是其不得不首先要過的檻兒,即如果真正想要威脅華為,必須要首先掃除OV對其的威脅。
同樣是來自閃信息的綜合統計,2019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TOP20排行中,入圍的高端機型中只有蘋果、三星和華為。蘋果的iPhone系列自不必多說(多款入圍);三星是GalaxyS10及S10+;華為是P30及P30 Pro。而它們均有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在手機核心硬件方面具備差異化的能力和優勢。它們或均具有手機核心芯片的自研;或具有高度定制化的能力(例如華為在手機拍照CMOS的定制);或本身就是手機核心硬件的供應商(例如三星的CMOS、內存和閃存等)。
不知業內對此有何看法?我們看到的是要想在高端市場立足,絕非是簡單的一款手機通用性硬件的疊加,而是深度的自有創新,但這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長期積淀和創新的結果。
所以我們認為,小米現在進軍高端,甚至對標華為的時機并不成熟,還不如與自己的平行對手OV在通用性硬件的基礎上做出差異化,深耕自己的核心市場更顯明智,也更立竿見影。
當然,我們并非否定小米進軍高端市場的戰略,畢竟這是每個中國手機廠商的目標。但在現實情況下,小米顯然在注重產品本身的同時,忽視了諸如價格、市場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和變化,而作為一個產業,誰都清楚,僅有一款好產品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