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美,等了12年的大漲 來源:格隆匯
作者 | 登峰
這兩天,國美系異動走高。
今天,國美零售(0493.HK)漲幅14.5%,領漲港股通標的,創2018年3月以來新高。國美金融科技(0628.HK)漲9.68%,國美通訊(600898.SH)漲8.86%,中關村(000931.SZ)漲6.59%。
相比這兩年風風火火的科技板塊,國美系這兩天的漲幅也許不算什么,但對于國美系來說,近期這樣的上漲,我們卻不能不重視。
市場刮的是什么風?
1
曾經巨頭,靜待轉機
國美于1987年成立,最初只是北京一家不足一百平方米的小門市。自成立之初及堅持“薄利多銷”原則,規??焖贁U張,2004年在港交所上市。
最早嘗試新的供銷模式,脫離中間商,而與廠家直接接觸,憑借龐大的銷售網絡提升談判實力,拉低產品進價。
當年,國美以凌厲的價格戰令對手膽寒,號稱“價格屠夫”。
在運營模式上,國美也多開行業之先河:最早在媒體投放廣告、最早以連鎖店模式運營、最早嘗試跨地域發展。
2004年上市后,公司又迎來了一波高速擴張期。
先后收購上海永樂和北京大中兩大規模排名國內前五的主要競爭對手以及國內部分區域連鎖品牌。四年間,門店數從190家猛增至1,272家、上市公司營收規模從126.47億增至458.89億,收入暴增近四倍。
在家電零售領域,國美和蘇寧易購(002024.SZ)曾經雙雄爭霸。
兩家企業均在2004年登陸資本市場,營收規模不分伯仲。
2005年,國美直搗蘇寧總部南京,一時盛況空前。據報道,國美南京新街口店門玻璃都被洶涌的人潮擠碎,被擠掉的鞋子都裝了兩大筐,南京的電器價格一夜之間下跌了10%。之后兩家你追我趕,都保持了較高的增速。
2008年是一切的轉折點。
起初一切看起來都按照往常發展,國美掌舵人三度登上首富寶座,一時風頭無兩。未來十年中即將改變世界的京東阿里,仍在暗夜中追尋。
2008年,阿里的營收為30億元,僅是國美營收比例的6.1%;京東則因為金融危機沖擊,到了崩潰的邊緣。誰會想到,在2008年因為資金鏈瀕臨斷裂“一夜白頭”的劉強東,四年之后,就可以與國美、蘇寧打響價格戰呢?
時移世易。
2008年末,國美管理層發生劇烈變動,國美進入調整期。
因為管理層的變化,2009年,公司出現上市以來首次營收下滑;2012年公司營收同比再次大幅下滑20%,并出現了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2013年開始,國美開啟全零售轉型,向三四線城市下沉,強化供應鏈建設,公司經營狀況出現好轉,實現三年持續盈利。
但在隨后來臨的線上零售大潮中,國美的動作相對遲緩,增速又出現了下滑。
這樣的狀況,在起初那幾年,一直持續著。
2
踏上“新零售”征途,零售商變身“工程師”
從2016年起,國美零售踏上了艱難的戰略轉型征途 —— 新零售。
因為互聯網的變化,國美開啟建立國美App、美店、線下門店三端合一的用戶觸達,探索 “家?生活”的家庭整體解決方案、智慧家庭解決方案等新業務模式。
截至2019年上半年,國美零售整體GMV(總交易總額)同比增長約1.8%,值得注意的是,縣域店、美店(+123%)、智能產品(+62%)、家庭整體解決方案的GMV大幅增長(+108%)。
這也反映了國美在“家?生活”戰略的穩步推進下,新業務增長強勁。截至今日,新業務的收入占比提升至5.2%。
同時,國美在加速市場下沉。與縣域新零售店采取“合伙人”形式,將商品和服務拓展到三至六線城市,全面推動低線城市的消費升級。累計新開218家縣域店,縣域店(自營店+新零售店)GMV同比增長約339%。
并與全國、地方超市連鎖跨界聯合,新開205家超市店中店。向超市輸出優質供應鏈,覆蓋大家電、3C、智能產品,打通了高頻與低頻消費場景。
從前的國美,只是一個老牌連鎖家電零售商,現在的國美,身份更多元。用官方的說法就是,“家·生活”整體方案提供商、服務解決商、供應鏈輸出商。其中,就包含了 “舒適家”業務、IXINA、廚空間等新業務。
怎么去理解這幾個“標簽”呢?
比如說舒適家業務,國美希望能做系統集成,而不是傳統家電,從過去提供單品變成能提供整套解決方案,從而使用戶更便捷一站式完成消費。通過提供商品全生命周期服務,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
以供暖系統舉個例子,北方有集中供暖,但長江沿線沒有,比如上海。隨著經濟水平、消費者對品質要求的提升,這些城市居民安裝供暖的需求越來越多,也不再局限于購買單品。如果放在以前,也許國美只是做家電轉售的功能,但現在可以做一整套的供暖系統方案。
“舒適家”業務在2019年6月30日已完成開展廳超過360家,目前主要品項包括中央空調、全屋凈水、中央地暖、中央新風等,并將逐步新增中央除塵、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能源。
現在的舒適家系統已經形成智能家庭整體解決方案的初步模型,國美以舒適家為核心,布局的是智能家庭整體解決方案的一盤大棋。
根據網絡數據,2019年Q1,舒適家銷售同比提升376%,僅成都國美4家舒適家生活館一季度銷售即實現493%的增長,使得動門店銷售整體提升15%。
3
國美的看點
這兩天,國美零售接連放量上漲。
市場有種種猜測,至于市場期待多年的“回歸”催化劑以外,我認為當下的國美,還有其他看點。
比如,供應鏈。
近日,央視《新聞聯播》對國美近日的援建方艙醫院行動進行了報導,國美在這次抗疫戰場上大顯身手。
圖片來源:央視視頻
當你還在注意國美這次捐了多少物資的時候,我看到的是國美供應鏈的大連鎖優勢。從配送到安裝,這速度妥妥碾壓一眾C2C個人電商平臺。
來,欣賞一下“中國速度”~
1小時內貨源組織到位,2小時出庫配送到位,24小時設備安裝調試完成。
圖片來源:西安國美
當零售商的SKU不斷增加,渠道不斷下沉,怎么樣才能不斷提升用戶粘性和服務質量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自然離不開提升供應鏈效率和服務。從送菜到送外賣,和供應鏈有關的行業,最后都在拼時間。
阿里、京東、蘇寧三大巨頭早早布局物流,國美在去年8月入股安迅物流。
安迅物流本來由大股東黃先生持有的公司。在2015年,安迅物流已經完全獨立運作(管理獨立、法人治理結構獨立),第三方的業務占整體業務的體量超過了30%,早已歷經市場多年的千錘百煉。
要知道家電物流屬于大件、超大件物流,會涉及到安裝、維修等后服務,國美要做得好并不簡單。
它打造了以城市配送為主,以倉為中心向外輻射的B2C模式。建立了店、倉、配一體化物流服務平臺。
已有的倉儲面積三百萬平方米,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倉庫數量超2,100個,覆蓋92%的中國城市,并在超過四萬個鄉鎮有完整的配送網絡。利用中心倉和店倉的互相配合,商圈3-5公里范圍內做到2小時極速達。
在后服務方面,向用戶提供包含倉儲運輸、上樓安裝、售后服務、家電回收在內的一站式服務,在提升消費者的體驗的同時也增強了粘性。
圖片來源:網絡新聞
另外,國美依靠電商平臺美店優勢的社群營銷,這次疫情中也在爆發。
美店承載社交、商務、分享等功能,是國美低成本流量來源核心。
國美以全國門店為中心,美店為平臺,在全國建立了超11萬個線上社群,覆蓋服務用戶幾百萬。
在這個生活物資緊缺的特殊時期,基于自身的供應鏈優勢,國美在線上緊急組織了1,100多個疫情相關和民生必備品上架。同時,為方便用戶線上選品,美店在線上線下商品統一的基礎上,還為用戶提供在線導購與售后服務。
在社群運營端,向用戶分享疫情防護知識、并提供快遞服務,確保商品按時送達。讓門店、社區群眾用戶足不出戶就能買到需要的商品。
迅速靈活的反應能力、強大的供應鏈系統使國美在這次抗疫情中成為社會的一抹亮色。
或者是5G數字化,在5G時代背景下,智能家庭整體解決方案業務會成為剛性需求。
國美依托自己供應鏈優勢和IoT物聯網技術,集自主研發、智能制造、云平臺、大數據為一體,完善5G智能生態圈。構建起龐大的國美智能產品矩陣,為用戶提供智能家庭整體解決方案。
截至2019年6月30日,IoT平臺累計實現約60個品牌,70個品類,超過100家廠商的設備接入,智能產品GMV同比增長約62%。
此外,國美與華為達成戰略合作升級,全面提速線下門店智能化場景布局,并與電信運營商連手打造5G智能體驗廳。
還有智能家居,國美布局了從智能鎖到智能監控系統的智能安防系統。
當前,家電包括零售業、制造業都進入了紅海期,零售的實體店加速洗牌,新零售初具規模,線上渠道布局早已完成,曾經不斷開店的線下競爭模式漸行漸遠。
這次疫情,造成了不小經濟損失,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當遇見重大公共事件時,反應最快的還是實體經濟中那些最實在的部分。像國美這樣能做到迅速反應,直接拿出現實的貨物配套,并提供實在服務的企業,才能真的起到實際作用。
這些年,布局下沉市場,創造的實際就業,現在看起來是多么的珍貴。
4
財務分析
2016年公司實現總營業收入782.5億元,同比增速17.8%,之后呈現逐步下滑的趨勢,并于2018年下滑至低點,總營業收入653億元,同比下滑10.6%,這一增速已是2013年以來收入規模增速的最低值,隨后2019年上半年呈現反彈。
2017年公司收入巨幅下滑,這一年國美處于戰略轉型的實施期,迎合趨勢全力推進新零售,在線下推進數字化門店改造,在在線上推出“國美APP”。業績下滑的一部分原因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受自身業務影響。
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 大額商譽減值。公司在2017年確認減值虧損2.15億。
2018年的虧損主要也是受到大額商譽減值的影響。
該年度商譽減值約21.85億元,主要來自兩部分:A.藝偉集團,2018年確認減值損失約9.78億元。B.永樂電器,2018年確認減值損失約12.07億元。
除此以外,減值還包括騰達、深圳國美和廣州國美及匯海,金額分別為2.15億元、2298.6萬元、1,579萬元。
連續兩年,國美進行了大額的商譽減值,在一次性剔除商譽減值后,國美零售未來或將輕裝上陣。
國美零售是一個渠道,存貨周轉能力能體現它的銷售和管理能力。
從存貨占比總資產比例與存貨周轉情況來看,存貨占比總資產的規模自2014年達到24.72%的峰值水平后開始逐年下滑,2019年H1僅為11.86%。
與之對應存貨周轉效率在2017年降至5.29次之后有所提升,自2013年開啟全零售轉型,聚焦家電產業鏈,往三四線城市下沉以來,存貨周轉率維持在5-6次的水平。
估值在2017年回落后,目前呈回升趨勢。國美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期,隨著新業務占比提升,其對公司利潤貢獻會逐漸增大,從而帶動估值。
5
尾聲
自2008年過去的這12年,世間風云變幻。
雖然曾經國美引以為豪的線下門店被老對手趕超,又被互聯網浪潮遠遠甩在身后,但今天的國美擁有遍布全國核心商圈的2,400家門店,預計已超90萬人次的美店主,超強的供應鏈整合能力和服務口碑,它為轉型做好了充分準備。
這些年,雖然難,但國美實現了從單一渠道向全渠道一體化、從售賣商品到提供方案、從品牌導購到工程師、從門店經營到商圈經營的 “人、貨、場”變革。曾經朦朧的新國美,此時愈發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