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省各地采取了封閉管理、隔離管控等防疫措施。如何既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又讓市民吃上新鮮菜、平價菜?
記者采訪發現,一些蔬菜基地將“菜籃子”直接拎到居民跟前,一些小區居民則通過物業公司訂購蔬菜、在小區門口自提,“無接觸式買菜”等多種“云買菜”形式悄然流行。
2月11日,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出通知,在全省范圍內推廣市場保供創新服務方式,要求各地互學互鑒,多渠道、多角度滿足居民生活需求。
基地直送平價菜
“團隊正在趁著休整聯系雞蛋、大米、面條等貨源,希望能增加配送品類。”2月12日,武漢軍威勁旅農副產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付紅斌說。
抗擊疫情要求少出門,正月初三開始,他和創業小伙伴就提供送菜上門。“我們有蔬菜基地,當天采摘、分揀、打包、配送,配送了江夏大橋環湖社區、明星社區等30多個社區和機關食堂。”
記者6日看到,軍威勁旅從基地采摘回來的紅菜薹、大白菜、白蘿卜等,正在按5斤裝、3斤裝打包。他們和社區合作“無接觸送貨”——將蔬菜下貨到社區指定位置,再由社區通知住戶分批領取,標準件也方便對方清點和分配,平均每天的配送量在5000公斤。“我們應該是最早做‘無接觸送貨’的團隊,現在,僅江夏區就有十余家專業合作社提供這一服務。”付紅斌說。
江夏菩提苑小區的曹敏說,這些送上門的蔬菜都是平價菜,1元1斤。
據了解,目前,全省多地的餐桌保供圍繞少接觸、不接觸進行,“無接觸保供”日漸風行。
在襄陽市明珠路社區,網格員侯雅潔每天會忙著給鹿鳴島花園小區住戶上門派送預訂的“蔬菜包”。這是當地居民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后,開展的“移動菜籃子”小區配送上門服務。襄陽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模式是一個完整閉環:由供應商制作線上銷售程序,社區網格員在居民群里推廣,居民線上預定;再經供應商采配、專車直送,社區(網格員、志愿者、在職黨員)分揀,最后配送入戶,居民只需在家里坐等收菜。
“買菜群”里團購
“下樓就能拿到新鮮蔬菜,不用去超市。”到陽臺換上外套,戴上口罩,黃女士下樓去取菜了。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少武漢市民的買菜方式。
2月8日16時許,在武昌區國際城社區一小區大門外,地上擺放著30多袋搭配分裝好的蔬菜,陸陸續續有小區居民下樓來到大門口,隔著柵欄把菜拎回家。記者現場看到,菜品種類有西蘭花、蘿卜、油麥菜、上海青、西紅柿等,混裝為50元、100元兩種套餐,整體算下來大約每斤5元錢。
“都是在微信群里面按樓棟通知,錯開時間過來取菜,避免人群聚集。”黃女士告訴記者。
記者從武昌三鎮多個小區的業主了解到,最近幾天,各小區都有了人氣很旺的微信“買菜群”,有的是由熱心業主建立的,有的是業委會或者物業參與建立的,然后與菜商聯系,通過“團購”進行合作。提前一天在“微信群”里下單,第二天就可以到小區門口取菜。
如何確保安全?武昌沙湖路一小區物業人員稱,無論是送菜的還是送快遞的,現在都不讓進小區,由業主到小區門口自取,盡量采取“無接觸方式”,看到有人排隊,我們會提醒業主隔遠點。
據了解,武漢市正在組織專業合作社讓蔬菜直供城市社區,現有超過25家企業參與到“社區團購蔬菜”配送中,包括食享會、玖農創投、金雞瓜菜、湖北譽隆祥農業、武漢匯春名優農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