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7日將成為科創板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天。當天科創板市值一舉突破萬億大關,與此同時,芯片產業龍頭企業中微公司當天市值達到1048.38億元,成為首個突破市值千億大關的科創板企業。
資料顯示,中微公司股價由去年12月初的65元起步,一個多月就漲了近三倍。春節假期后,該股迅速擺脫疫情影響再度沖高。截至2月7日,盤中股價已摸到200元,TTM市盈率高達526倍。
中微公司為何能獲得市場超500倍的市盈率的出價?這還要從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談起。
2016 年末以來,中國大陸開啟晶圓代工廠投資建設熱潮,占全球計劃數量約 40%。在新建產線的推動下,中國對半導體設備需求激增。據統計到2018 年,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達 131 億美元,同比增速 59.3%,近五年復合增長率達 31.22%,大幅領先于全球 15.21%的增速。
但到2018年,國產設備的自給率只有12%。晶圓生產所需的的核心設備,如光刻、刻蝕、氧化等設備,均被日本和美國企業壟斷。作為我國集成電路設備龍頭,中微公司深耕芯片制造刻蝕領域,不僅研制出了國內第一臺電介質刻蝕機,目前等離子體刻蝕設備已被廣泛應用于國際一線客戶,更成為長江存儲等國內存儲器龍頭的主要供應商。所以,中微公司才能在持續釋放業績和良好預期的推動下,股價一飛沖天。其實,中微公司飆漲的股價,只是國產芯片板塊的一個縮影。
按東財板塊分類,在國產芯片板塊的115只個股中,截至2月7日,近250日漲幅超過100%為44只,漲幅超過200%18只,漲幅超過500%的有4只,中微公司漲幅為574.46%排名第二。而排名第一的卓勝微,漲幅高達驚人的1116.01%。
卓勝微是國內射頻芯片的芯片設計龍頭,公司的射頻前端芯片應用于三星、小米、華為、聯想、魅族、TCL等終端廠商的產品。卓勝微的飆升,反應了市場對5G芯片的看好。隨著5G時代到來,中國成為全球人工智能芯片、物聯網芯片、存儲芯片、邏輯芯片等專用芯片的最大市場,也為中國的芯片產業的崛起,創造出最佳機遇期。
市場對中國芯片產業的未來,普遍預期樂觀,產業鏈中的細分龍頭更是被市場寄予厚望。這種預期,也反應在相關指數的強勢上。以國證半導體芯片指數(980017)為例,該指數精選25只涉及材料、設備、設計、制造、封裝和測試等芯片產業公司,能夠反映A股芯片龍頭整體表現。
近1年來,該指數漲勢兇猛,獲得了數倍于其他主要指數的超額收益。
從該指數前幾大權重看,表現都不比中微公司遜色。截至今年2月6日,觀察近250日漲幅,該指數第一權重股聞泰科技漲幅高達497.78%,第二權重股兆易創新漲幅為321.28%,第三大權重股匯頂科技漲幅為345.28%,第四大權重股長電科技漲幅159.39,第五大權重股韋爾股份漲幅更是高達556.79%。
從估值上看,國證芯片指數的整體TTM市盈率為110倍左右,比創業板指58倍左右高不到兩倍。這當然顯示出市場愿意給予芯片龍頭更高估值,但另一方面如果參照中微公司超500倍的市盈率看,再考慮到這些芯片龍頭未來可能釋放的業績,這個估值并不算高。
需要說明的是,中微公司的上市日期是去年7月22日,卓勝微的上市日期是去年6月18日。而只有上市時間超過6個月的個股,才有資格進入該指數成分的備選范圍。所以,雖然現在在指數中暫時還看不到這兩只股票,不過從體量看來,這兩只股票大概率會在下一次入選該指數成份。
面對產業發展的確定性機會,以及個股的強悍表現,投資者難免心動。但從投資角度看,雖然芯片板塊大牛股密集,但在產業起飛期,個股受產業格局變化影響也會較大。這種情況下,如能采用抓行業大勢而過濾個股風險的指數化投資,可能會更為有效。
目前跟蹤國證芯片指數的基金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簡稱:芯片ETF、基金代碼:159995)已經上市,大家可以像買賣股票一樣直接在二級市場,簡單交易,一手100多元左右,買入芯片ETF,也就等于一鍵買入25只芯片龍頭股,可以更加高效地把握芯片產業機遇。
從市場反饋來看,芯片ETF也十分受資金青睞。Wind數據顯示,華夏芯片ETF自2月10日上市交易以來,交投活躍,不僅上市首日創下10.24億元的成交額,2月10日至12日成交額也維持在高位,分別為7.4億元和8.52億元,即華夏芯片ETF上市3日,就累計實現26.16億元的成交額。基金規模也在持續增長中。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中國科技強國之路上,芯片產業的趕超是繞不開的一步。而華夏芯片ETF(159995),則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精準布局的極佳投資工具。
(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作者:面哥投資筆記鏈接:xueqiu/5869365210/141125721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