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生產的鑄鐵裝配平臺等鑄鐵件,由于操作會在內部、表面或近表面產生氣孔,呈大小不等的圓形工業生產的鑄鐵平臺等鑄鐵件,由于操作會在內部、表面或近表面產生氣孔,呈大小不等的圓形、長形及不規則形,有單個的,也有聚集成片的,孔壁光滑,顏色為白色,有時覆一層氧化皮。在長期實踐中我們根據形狀與生成原因不同一般稱之為氣孔、氣泡、針孔、氣疏松和氣縮孔。
鑄鐵裝配平臺鑄件氣孔按形成原因分為:卷入氣孔、侵入氣孔、反映氣孔和析出氣孔。
(1)卷入氣孔:金屬液在充型過程中因卷入氣體而在鑄件內形成氣孔,多呈孤立存在的圓形或橢圓形大氣孔,位置不固定,一般偏鑄件中上部。
(2)侵入氣孔:由型、芯、涂料、芯撐、冷鐵產生的氣孔侵入鑄件表層而形成氣孔,多呈梨形或橢圓形,尺寸較大,孔壁光滑,表面多呈氧化色。
(3)反應氣孔:由金屬液內部某些成分之間或金屬液與型、芯在界面上發生化學反應而形成群分布的氣孔。位于鑄件表層的針頭形或腰圓形反應氣孔稱為表面針空與皮下氣孔,由金屬液與型、芯涂料發生界面反應所至;分散或成群分布在鑄件整個斷面上或某個局部區域的針頭反應氣孔。
1、氣疏松的生成:氣疏松產生于金屬樹狀結晶軸間空隙內,占據了金屬收縮空隙的位置,加劇了金屬疏松的程度。氣疏松常呈網絡狀分布于金屬內,所以又稱為網絡狀氣孔。
2、氣縮孔的生成:在鑄件熱節及厚大部位,熱量多,凝固時間長,砂型受熱程度大,受熱后產生氣體量大,發氣速度快,氣體來不及排放,被迫沖向鑄件熱節厚大部位而生成氣孔。由于氣體壓力,阻止金屬補縮,進而擴大了該部位正在生成的縮孔體積,因而這種氣孔常與縮孔結合在一起稱為氣縮孔。
檢驗與鑒別
鑄件內部的氣孔采用超聲波檢驗與射線檢驗,">鑄鐵裝配平臺鑄件表層的氣孔采用滲透液或磁粉檢驗各類氣孔的鑒別,除應根據它的形狀、大小與分布特征外,有時還須根據他們的形成原因,輔以測定合金的化學成分及溶解在金屬液內的各種氣體和雜質的含量,型、芯、涂料的成分、水分和發氣性,以及檢查和分析鑄型的澆注系統與排氣條件,方能確定,必要時,還應進行金相、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檢驗,以及X射線分析等,才能準確鑒定氣孔的類別和成因。
因為夏天氣溫高,鐵水降溫慢,高溫出鐵,受冷卻速度影響 夏天的鐵水很容易出現縮陷問題,型砂含水分高,水分一高鑄鐵裝配平臺鑄造出來后有的有氣孔,有的直接就是廢品。怎樣預防裝配平臺這類缺陷發生呢?下面看看鑄造師傅是怎樣說的:
1、鑄鐵裝配平臺澆注溫度過低時可能形成的缺陷
(1)硫化錳氣孔
此種氣孔位于灰鑄鐵件表皮以下且多在上面,常在加工后顯露出來,氣孔直徑約2~6mm。有時孔中含有少量熔渣,金相研究表明,此缺陷是由MnS偏析與熔渣混合而成,原因是澆注溫度低,同時鐵液中含Mn和S量高。
這樣的含S量和適宜的含Mn量(0.5百分之~0.65百分之),可以明顯改善鐵液純度,從而有效地避免這類缺陷。
(2)砂芯氣體引起的氣孔
氣孔和多空性氣孔常因砂芯排氣不良而引起。因為造芯時砂芯多在芯盒中硬化,這就常使砂芯排氣孔數量不夠。為了形成排氣孔,可在型芯硬化后補充鉆孔。
(3)液體夾渣
加工后T型槽鑄鐵裝配平臺表皮之下會發現一個個單體的小孔,孔的直徑一般為1~3mm。個別情況下只有1~2個小孔。金相研究表明,這些小孔與少量的液體夾渣一起出現,但該處未發現S的偏析。研究表明,這種缺陷與澆注溫度有關,澆注溫度高于1380℃時,鑄件中未發現這種缺陷,故澆注溫度應控制在1380—1420℃。值得一提的是改變澆注系統設計,未能消除此缺陷,故此種缺陷可以認為是由于澆注溫度低以及鐵液在微量還原氣氛下澆注時形成的。
澆注溫度過低 常見的原因是澆注前,鐵液在敞口的澆包中長時間運輸和停留而散熱。用帶有絕熱材料的澆包蓋,可以明顯地減少熱損失。
2、鑄鐵裝配平臺,T型槽鐵澆注溫度過高將大大提 高廢品比例
鑄鐵裝配平臺、鑄鐵平板澆注溫度過高會引起砂型漲大,特別是具有復雜砂芯的灰鑄鐵件,當澆注溫度≥1420℃時廢品增多,澆注溫度為1460℃時廢品達50百分之。在生產中,利用感應電爐熔煉能較好地控制鐵液溫度。
根據以上經驗,控制好鑄鐵裝配平臺、機床鑄件、焊接平臺等鑄造產品的澆注溫度避免鑄件缺陷產生有效提高鑄鐵裝配平臺的成品率,所以控制好這兩點就能減少許多常見的缺陷